• 您当前的位置:
  • 足球亚盘怎么看 | 热点| 正文内容

    山水违约惊醒中国债券投资者 两周近470亿元信用债取消发行

    据报道,“13雨润MTN1”成为最新的中国企业债券违约。

    南京雨润食品在中国货币网公告称,由于未能如期调配资金,因此无法按期足额偿付应于5月13日兑付本息的“13雨润MTN1”债券,这是该公司2个月来第二度违约。该期债发行总额1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5.27%。

    山水水泥违约曾敲响债市警钟

    山水水泥违约事件2015年年底爆发,惊动了沉浸在中国债券牛市之中的投资者,导致数十家企业总额近470亿元的发债融资计划搁浅。

    据统计,上海清算所和中国货币网的公告显示,继中国山水水泥11月5日公布违约预警后,截至11月20日已有至少43家公司取消已公开发行文件的债券发行,涉及融资规模近470亿元。上述发债企业中不少来自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且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周期性行业。

    在境内市场利率近期走势平稳,国债、国开债等利率债发行顺利的背景下,由于违约事件而引发如此大规模的信用债发行集中取消,前所未有。

    统计显示,自去年3月份上海超日太阳能成为中国首例违约的公募债券,连同之后2015年4月到10月发生的四起公募债违约一共触发了约35家公司取消了总额逾373亿元的信用债发行,不到此次山水违约所触发取消发债总额的八成。10月“10英利MTN1”中票违约后的两周内,仅有约9家公司取消了逾88亿元的信用债发行。

    “预计未来取消发行还将延续,对信用风险的忧虑将呈现长期化趋势,” 西部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李宁19日在电话采访中说。他表示,山水违约后,市场预期违约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刚性兑付的预期则大幅降低。

    山水水泥本月高达71亿元的境内债务发生违约或面临违约风险,成为中国公募债券市场至少第六起信用违约事件,加剧了市场对包括水泥、钢铁和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信用的担忧。周一,本溪钢铁集团最新公布取消发行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产能过剩

    据统计,本月5日至20日原计划发行总共至少2518亿元信用债,取消占比约18%。受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中国债市整体仍处在延续两年的牛市中,总体信用债需求仍然强劲。彭博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中国2015年的超短融、短融券中票、企业债发行规模达4.6万亿元。

    银行间5年期AA级信用债收益率曲线亦在5年低位附近徘徊。不过,自山水超短融券违约以来,该收益率曲线反弹了约17个基点。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已降至1990年以来最低增速,产能过剩及强周期行业偿债能力恶化,信用风险集中显现。除山水水泥已确定发生实质性本息违约,相关行业风险警报频传。10月国企中钢股份未能如期支付一笔公司债券的利息,而该期债券的回售登记期亦两度延期,国企云南煤化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近期也公告称,债务逾期达13.1亿元人民币。

    中国总理李克强此前表示,中国仍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今后五年经济将年均增长6.5%以上。高盛中国大宗商品研究负责人Fu Yubin预计,中国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将远离铁矿石、钢铁和水泥行业。逾六成的企业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下。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在19日发送的点评中称,债券违约将成为未来经济持续下行的副产品,周期性、产能过剩、低评级的产业债应是重灾区。

    “非常不好卖”

    统计显示,这43家取消发债的企业中,约五成为产能过剩相关行业,其中三成为煤炭、钢铁和水泥相关行业,另有约二成为与水泥、钢铁密切相关的建筑业,包括城建和交通建设领域。

    水泥生产商冀东发展在山水发布违约预警后随即公告,称因市况波动取消原计划于当日发行的30亿元中票。此后,晋能集团、阳煤集团、太钢不锈、华新水泥、江苏沙钢、山西焦煤等企业亦纷纷以相似理由公告取消发债。

    招商证券债券分析师孙彬彬在采访中表示,投资者没有预料到山水水泥违约,因为公司的现金流还好。这个违约事件对市场的影响较今年此前几次违约比更大。

    李宁指出,目前市场非常担心产能过剩行业的信用风险,这导致一级市场需求低迷;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发债利率很低,发行人对收益率预期亦较低,利率高就不愿发了。

    “近期大家都在出,主要是水泥、钢铁、煤炭和新能源债,尤其是煤炭,非常不好卖,” 他就二级市场市况补充道。


    [责任编辑:GC03]
    打印 | 标签:

    足球亚盘怎么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足球亚盘怎么看 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足球亚盘怎么看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