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份煤炭市场运行情况及后市预测
2016年4月份煤炭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进入2016年4月中上旬,煤炭生产环比下降,消费环比持平或略有下降,全社会存煤处于高位,市场预期略有回升,市场价格出现分化。
1、煤炭生产环比下降,消费环比持平或略有下降
据煤炭运销协会旬报数据,河北、山西等主要产煤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2016年4月1-20日煤炭产量、销量和铁路运量与上月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8.2%、2.9%、10.2%,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1.3%、5%、10.5%;判断4月份整体全国煤炭产量环比下降。4月1-20日重点电厂日均耗煤量比上月下降0.3%,同比下降4.3%,另据监测,4月1-27日,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比3月份下降2.8%;截至4月22日,重点监测钢厂日均耗煤量与上月相比上涨1.1%;判断4月份全国煤炭消费日均量与上月相比持平或略有下降。
2、存煤水平仍处于高位
据中国煤炭市场网了解,截至4月20日,重点煤炭企业存煤与3月20日增长7.5%,根据监测,其中黑龙江煤炭企业库存上升幅度最大,增幅为53.7%,甘肃上升33.9%,山西、山东、陕西分别下降7.3%、15.6%、30.8%。4月21日北方四港(秦皇岛、天津、京唐、曹妃甸)存煤比上月末增长14.2%;4月20日重点电厂存煤5503万吨,较上月末下降6.4%;4月22日重点监测钢厂存煤比上月末下降0.3%。判断全社会存煤仍处于高位,市场供求呈宽松态势。
3、不同品种煤炭的市场预期出现分化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一方面国民经济开局良好有利于信心恢复,建设规模扩张势头明朗利好炼焦煤需求,近期以来炼焦煤期货价格一度大幅上涨,炼焦煤市场预期趋向乐观。动力煤方面,由于非化石能源发电对动力煤需求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气候因素对动力煤短期需求形成较强制约,导致电厂耗煤下降,港口库存恢复性上涨,沿海煤炭运价指数回落,需求疲弱引致动力煤市场预期趋向悲观。供给侧存在较大利好因素,主要是煤矿生产能力统一按0.84系数下调,如果该政策得以严格执行,则煤炭产量控制会有明显效果,但在短期内该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还存在不确定性。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4月份市场预期指数或略有回升。
4、市场价格出现分化,炼焦煤上涨,动力煤低位波动
据中国煤炭市场网了解,4月20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山西优混煤价格390元/吨,与上月末基本持平。
煤炭市场后期走势预测
今后几个月煤炭需求总体上依然疲弱,动力煤与炼焦煤的需求发展趋势出现分化;控制产量政策将对煤炭供应产生较大影响,但何时显现效应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煤炭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控产量政策的执行效果,炼焦煤市场好于动力煤。
(一)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正在加强,但煤炭需求总体偏弱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逆转
从今年一季度运行看,宏观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主要先行指标和预期指标明显好转,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正在加强。2016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同比增长5.8%,比1-2月份增加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增速比1-2月份增加0.1个百分点;按美元核计,2016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11.3%,降幅比1-2月份收窄6.1个百分点17.4%。作为经济波动主要变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16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增速比1-2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45个百分点;其中对煤炭需求影响最大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1-2月提高3.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高9.4个百分点;被寄予厚望的基础设施投资,一季度同比增长1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4.6个百分点。尤其是一些先行指标和预期指标走强。
一是全社会融资较快增长,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增长40.7%。
二是建设项目新开工情况明显好转,2016年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9.5%(图13),增幅比去年四季度回升25.7个百分点;房屋新开面积同比增长19.2%(图14),去年四季度增幅为-17.8%。
三是挖掘机销量增长,3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19.35%,其中大挖增长72.51%,占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表明在基建、采矿等大型工程领域需求有所提升。
四是一些预期指数继续回升,3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反映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另一方面,我国建设规模回升将保持稳健、适度状态。习近平近日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和其他中央领导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可知稳定并适度扩大建设规模只是为供给侧改革赢得必要时间的权益之计,在总体战略布局中“适度扩大总需求”只是“打掩护”而非“主攻”。笔者判断我国建设规模已经进入高稳期,之后还会进入收缩期,现阶段任何过度扩大建设规模的做法,都不利于整个经济体系去杠杆,进而判断目前我国建设规模回升将保持稳健、适度状态。从客观情势来看,今后几个月,即使房屋新开工面积维持增长势头,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维持扩张势头,由于重工业行业的新开工规模大幅萎缩,其它制造业新开工一时还未能进入较快增长状态,建设总规模也不可能过度扩大。
综上,判断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正在加大,预计二季度这一势头仍将延续,但基本面的改善总体上是温和的、稳健的。
不同品种的煤炭需求将呈现分化态势。一方面,钢铁、焦炭行业强势反弹,带动炼焦煤上涨行情。今年春节过后,钢铁市场一路上行,钢材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在钢市带动下,近期焦炭价格出现爆发式普涨;与钢材、焦炭前赴后继的涨势汹汹相比,炼焦煤市场显得相对温和,价格稳中有涨。钢焦煤产业链向好的主导力量是建设规模扩张,预计未来几个月向好势头仍将延续。
另一方面,非化石发电快速发展和气候因素制约动力煤需求。首先,非化石发电快速发展。一季度水电、核电、风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5%、31%、21%,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超过5500万千瓦。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6.3亿千瓦、同比增长7.0%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5.9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36%左右。
综上,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尤其是炼焦煤需求的拉动力度加大,但非化石能源替代燃煤发电因素仍会制约动力煤需求增长,季节性因素也不利于动力煤需求,预计煤炭需求总体疲弱态势不会根本改观,但走势已出现分化迹象,炼焦煤需求有改善空间,动力煤需求继续疲软。
(二)煤炭供应能力充足,但控制煤炭产量的政策效应何时充分显现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煤炭行业加大供应侧改革,去产能仍任重道远。目前煤炭价格低位徘徊,煤炭企业全面亏损,煤炭行业脱困形势十分严峻。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去产能、控产量是煤炭行业脱困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煤矿产能统一按0.84系数下调的政策,有可能对煤炭供给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该项政策严格执行,煤炭供给有望明显下降。但近期煤价出现上涨的趋势,煤企复产步伐加快,这意味着在盈利带来产能释放的情况下,供给侧改革阻力将更大,去产能、控产量的政策效应何时能够充分显现效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4月份占炼焦煤供应6成以上份额的山西省开始实行年度生产276天制度,炼焦煤供应受到制约,应该是炼焦煤市场回暖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看,控产量政策对炼焦煤的边际效应将大于动力煤。
运输能力充足。经过近几年交通运输建设快速发展,运输对煤炭外运的瓶颈制约根本缓解,局部出现运力过剩现象。随着准池线、蒙冀线开通,传统的运煤路线“大准—大秦线”和“神朔—大秦线”的运价优势被削弱,黄骅港、曹妃甸港与秦皇岛港等主要运煤港口之间竞争也不断加剧。与此同时,由于油价低位波动,2015年以来公路货运保持相对较快的发展势头,2015年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6.4%,货物周转量增长6%。因此,无论是季节性因素还是检修停运、封航,对煤炭供应的影响越来越有限,而且运输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对客户的服务力度、降低收费,刺激煤炭发运。总体看,相对于低迷的煤炭需求,煤炭运输能力充足。
煤炭进口低位波动。国际市场与国内煤炭市场一样,面临着需求下降、供大于求的局面。国际煤价持续下跌,与国内煤价相比仍有一定的优势,但基于业务周期较长、煤价波动较大等业务风险,我国煤炭进口量很难明显反弹。如果国内控制煤炭产量的调控政策未能充分显现效应,预计煤炭进口仍将在低位波动,反之则国内煤炭价格会随之大幅上涨,进口煤的比价优势突出,进口量会明显反弹。我们判断在二季度煤炭进口在低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三)煤炭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控产量政策的执行效果,炼焦煤市场好于动力煤
综上,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尤其是炼焦煤的拉动力度加大,但非化石能源和季节性因素对动力煤需求形成制约;煤炭产能和运力充足,控制煤炭产量的政策有可能对煤炭供求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但何时显现效应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控制煤炭产量的政策效应陆续显现,则炼焦煤市场有望继续向供求平衡方向回调,价格随之进一步回升;动力煤相对过剩状态难以根本改观,但过剩压力有望缓解,价格有望低位回升;煤炭进口量有可能明显反弹。如果政策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则未来几个月煤炭供求依然宽松、市场价格低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进口量也很难大幅反弹。
足球亚盘怎么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足球亚盘怎么看
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足球亚盘怎么看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