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央企联手民企 超越所有制发展
近日,十八大代表、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的“双料”董事长宋志平接受中国网十八大代表财经中心访谈时表示,央企的改革取向是市场化,从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国药集团这些年的发展来看,超越所有制的“央企市营”模式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最初都是每年几十亿销售额,而在宋志平担任董事长期间,通过“央企市营”,运用资本力量进行联合重组,都成为了千亿级别销售额的国内领军企业。特别是中国医药集团,2009年宋志平接任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的时候,年销售额只有400多亿,而2011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250亿,2012年销售额计划达到1600亿元,极有可能进入世界五百强。
“央企是我们的特点,是我们的属性,我们是中央财政控股公司。‘市营’就是我们必须要市场化经营。其实讲到国有企业的改革,我们的企业改革取向就是市场化,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家企业来讲,既然是我们市场里面,就应该市场化。”宋志平如此看待央企的发展。
在访谈中,他系统地概括了“央企市营”的概念,通过回顾他执掌的两大央企的发展之路,提出了五个层面的观点。
第一,股份制改革。宋志平说,科斯理论中有一条讲的是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效率低于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这是科斯理论中关于产权理论的一个解释。但是中国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这么快速发展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不是单纯的国有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中,有已经上市了,像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国有资本在里面只占了50%不到,社会资本和股民占了50%以上。
“随着上市增发的进一步的发展,在保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的同时,国企中国有资本比例会越来越小。但是,它的绝对值没有变,还增值了,为国家做到了保值增值。这其实是所有制的这种产权制度社会中的不断进步。”宋志平解释说。
第二,规范的治理结构。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们现在《公司法》一定是公司制,要是有限公司,用国家出资和社会的出资来承担社会上有限的责任,则是一个法人主体,要有董事会、监事会这套管理机构。
“过去国有企业是厂长负责制,所有的项目都要经过上级红字头文批,现在国资委搞的董事会试点,最重要的在什么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把董事会作为审批项目的最高机构。这样像一把刀一样,把过去的政企不分拿到市场里来了,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市场的主体,而且有了自主的决策权。”
第三,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治理结构解决了国企改革的一半问题,而职业经理人能够解决另一半,形成一个闭环。
据宋志平透露,前些年中国建材集团向全球招聘了一名总会计师,居然有1000人报名。初选了100名参加考试,最后选了25个人,从25个人里又选了8个人参加面试,最后千里挑一选定了一个非常的优秀的人才。
“这样我们可以保证,即使是国有企业,我们可以保证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国有企业。”他告诉记者,通过这种开放式的人力资源制度,国企的改革有了“人”的保证,进展起来效率很高。
第四,内部市场化机制。过去我们的分配制度和干部制度等用工制度,是很陈旧的制度,存在一些弊端,老百姓说口中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很难做到,但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应该说,国企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们这个问题基本可以不存在了,和民企没有太大差别。
第五,充分的市场化竞争环境。117家央企中,真正由国家来控制准入的,其实只有十几家,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一个充分自由的竞争领域里发展。用宋志平的话讲,挣的都是辛苦钱。
在他的眼里,这些企业和民企、外资企业是同样的公平的竞争,享受公民待遇。“我们也不要求有任何超越公民待遇的政策支持,比如说政府吃偏饭或者银行额外的贷款等等。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把这些当成市场中的资源和机遇,而不要去专门寻求这些。
“央企市营,建材集团是这样做的,国药集团也是这样做的,应该说做得很好。 央企市营中有一个含义,就是不搞所有权歧视。大家一视同仁,我们和民营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
宋志平有一个公式:央企的实力+民营企业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他解释说,现在充分竞争了,如果你不和民营企业合作,你去找谁呢?所以,国药集团这些年大概并购了三、四百家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而从民营企业的角度,它也是希望加入一个大的“托拉斯”公司,进入大型的产业链。
“我们搞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面临了以前所没有遇到的情况,包括西方人搞市场经济所没有遇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实践永远先于理论,这个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必须向前走,在走的过程中,摸索、归纳和提高,这就是我们老讲的:实践出真知。”宋志平感概地对记者说。
足球亚盘怎么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足球亚盘怎么看
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足球亚盘怎么看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