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详解新常态下的中国企业的转型之道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结构调整阵痛凸显,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正经历爬坡过坎的巨大考验。传统产业如何推陈出新,过剩行业如何突出重围,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攻坚?近日,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文集《整合优化:宋志平谈企业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宝贵的借鉴。
宋志平是我国企业界的思想大家,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屡屡临危救困,更因同时带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而备受瞩目。谈企业转型,宋志平是颇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他担任董事长的中国建材集团身处基础原材料行业和充分竞争领域,既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又是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和落实董事会职权的双试点企业,可以说集改革、创新、转型三大重任于一身。在时下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这样一家巨型企业的价值判断以及其领军者的所思所想,无疑具有十分典型的样本意义。
整合优化是新常态下行业与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套成功模式。这一模式正式提出于2012年,是宋志平根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全球产业革命来临等时代变化,在中国建材集团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的一套企业快速成长与做强做优的方法论。整合,即以联合重组、资源整合的方式,减少增量、优化存量,化解行业集中度低和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重塑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优化,即以机制、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成长质量和竞争实力,从无机成长到有机成长。整合优化模式创造性地把外部行业市场管理与内部企业运营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仅仅依靠内部资源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只有内外兼修才是正道。整合优化就像一道成长密码,不仅解开了宋志平带领“草根央企”质变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商业逻辑,也为当下中国制造业摆脱“后成长的烦恼”提供了重要启迪。
《整合优化》由管理界泰斗、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提写书名,华中科技大学博导、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陈荣秋作序。围绕整合优化的核心理念,文集收录近年来宋志平的相关访谈、文章和讲话23篇,总计逾32万字,共分三个部分。“转型升级”部分着眼宏观层面,论述了新常态下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以及中国建材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整合优化”部分从中观层面出发,主要阐述了企业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包括行业整合的路径,企业在组织、技术层面的优化,还着重介绍了“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管理的武功秘籍。“改革创新”聚焦微观层面,主要介绍了对新一轮国企改革和企业创新的深入思考,探讨了混合所有制经济、万众创新、互联网+等热点话题,并对“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热忱+坚守的毅力=成功”的企业家公式做出详解。
《整合优化》融合了大量的现代管理学理论、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并辅以整合者的故事、中国建材混改纪实、从北新房屋到绿色小镇等精彩案例,读来既生动深刻又耐人寻味。值得一提的是,文集中的篇目大多是知名管理学者、前卫财经作家、资深媒体人对宋志平的访谈,访谈中既有犀利率直的问话,也有温和睿智的回答,让读者在思维的碰撞和妙趣横生的语言中,近距离感受到一位大企业家的智慧与风采。文集中,宋志平还畅谈了自己的企业观和人生顿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企业家情怀以及对国企事业一往情深、辛勤耕耘的坚守精神跃然纸上。
此前,企业管理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先后推出五本介绍宋志平管理思想的书籍。《包容的力量》讲企业文化,《央企市营》讲国企改革,《经营方略》讲管理实操,《国民共进》讲混合所有制,《我的企业观》讲观点理念。相比之下,《整合优化》在继承以往的同时,又有思想上的升华和发展,深刻揭示了一位央企领导人在经济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感受和思考。文集中,宋志平以中国建材集团为蓝本,深入剖析并解答了新常态下企业转型的五大疑问:第一,中高速增长时代,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第二,改革攻坚时代,国企如何做强做优;第三,产能过剩时代,企业如何突出重围。第四,创新创业时代,企业如何乘势而为;第五,企业家时代,如何造就优秀的企业家。这些思考和探索,清晰刻画出一副风云变迁的时代肖像,真实呈现了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到中流击水的经营智慧,对于社会、行业和企业全面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极具借鉴和启示价值。
《整合优化》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案例,深刻回答了经济变局之下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的机遇所在、路径所在。文集出版后得到企业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被誉为“新常态下的企业转型报告”“企业转型的实战手册”“破解过剩迷思的金钥匙”。
足球亚盘怎么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足球亚盘怎么看
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足球亚盘怎么看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