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走向环保产业的必由之路(2)
2017年07月31日
——访台泥董事长张安平
二、参观台湾水泥公司印象
笔者有机会三次前往台湾参观、学习、了解台泥业务范围、经营理念和未来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和储备,深感受益匪浅。
台泥是一家综合性大型集团公司,涉足多个行业和领域,参观期间,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循环经济:水泥厂、电厂、港口 (三位一体)
环保:垃圾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理,液体废弃物处理,废弃物清运
研发、技术储备:二氧化碳捕捉,微藻固碳与养殖
植物保种
1 循环经济
电厂、水泥厂、港口 (三位一体)
台湾改变产业格局,决定将水泥业由西岸转向东岸。东岸有石灰石资源,但交通,电力支持不够。1995年,台泥决定实施三位一体战略,投资新台币600亿建设(其中,电厂300亿,水泥厂200亿,港口100亿)。
通过5年建设,内挖7米深港口,可停靠12万吨船舶。2000年,港口、电厂、水泥厂工程相继完工投入运行。
水泥厂、电厂、港口,三位一体,形成循环产业链,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综合处理工业废弃物,是循环经济、环保的典范,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台泥和平厂矿山采用竖井开采,集景观、环保、节能于一身,降低排放、保护自然资源,为行业树立标杆形象
2 环保
达和环保服务公司(以下简称达和公司)成立于1992 年,由台湾水泥公司与拥有160年悠久历史的法国Veolia集团合资创立。台湾水泥公司旗下营运的子公司遍布大陆地区,拥有精湛的技术人力资源,Veolia 集团是全球资源优化管理领域的标杆企业,业务遍布五大洲。拥有两家母公司的强力资源作为后盾,达和公司为政府、企业与民众提供全方位的环境管理服务。
达和公司与旗下四家子公司,运营8 座焚化厂与 7 座废水处理厂,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业务包括:焚化厂营运管理,废弃物清运,液态废弃物处理,水务管理。
1)垃圾焚化厂营运管理
负责操作营运8座公有民营垃圾焚化厂
年垃圾处理量 198 万吨
服务⼈口超过 650 万⼈
每年发电 9 亿 6 500 万度(18万户/年)
达和公司积极参与垃圾焚化厂公办民营的政策,目前在全台 16 座公有民营的焚化厂中,达和公司负责营运管理8 座,每年处理全台超过 20%垃圾,年垃圾处理量198 万吨,服务县市人口近 650 万人。焚烧所产生的热能用以发电,除供应厂内用电之外,尚可供 18 万戶家庭一年日常用电,同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达和公司操作不同炉排型式的焚化炉,掌握垃圾结构与組成的变化,维持高效能运转,每年运转超过 8 200 小时。
新北市八里垃圾焚化厂
2)废弃物清运
一般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清运及大型废弃物清除
超过 1 300 客户
全年废弃物清运量 5 万吨
达和废弃物清除公司为台北市第一大废弃物清运公司,拥有各式先进的机具车辆,透过专业的垃圾清运作业人员,提供高效率的废弃物清运服务。
目前服务范围涵盖台北市和新北市的一般生活垃圾及大型废弃物清除,另为客戶提供资源回收及垃圾分类。服务客戶超过1 300 家,包括国际知名连锁餐饮服务业(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各住宅商办大楼、公私立大专院校、工业区及公家单位等, 年清运量約 5 万吨。
3)液态废弃物处理
处理一般及有害事业废弃物每年10 万吨
达和清宇公司为达和环保服务公司子公司,专业处理一般及有害事业废弃物。厂址位于高雄市大发工业区,占地17 000 平方米,拥有第一类甲级废弃物处理许可证,许可处理量为每日三百吨。
达和清宇公司接收事业单位所产生具有一定热值的液体废弃物,如废油泥、废润滑油、废溶剂及有机废液等废弃物进厂后,首先由化验室取样分析其化学成分,再经过连串的调整、分离、混合及安定处理后,生产为专供水泥厂、汽电厂、钢铁厂、焚化厂或其它能源用户使用的再生燃料(Recycle Fuel, RF)。
4)水务管理
营运7座废水处理厂
达和公司透过旗下两家子公司 —— 上水公司与达和技术服务公司,涉足水务处理市场,提供产业界废水处理厂的全面运营维护、公务部门污水处理厂与下水道处理系統的运营管理,以及工业客戶的工业废水处理服务。
上水公司历年运作维护实例已超过三十余案,总处理水量高达 1,390,090 CMD,领先业界,服务范围涵盖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翡翠水库上游污水下水道系统、垦丁地区污水下水道系统)、科学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医院废水处理、学校污水处理、社区及大楼污水处理、事业废水处理(台湾烟酒乌日啤酒厂等)、自來水净水厂污泥设备等。
达和技术服务公司提供半导体芯片制造等电子公司的超纯水、废水处理服务、设备维护服务及产能扩充EPC服务,主要客戶有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等。
全方位环保专业公司
达和公司在环保业务除在固体废弃物方面,从垃圾清运、资源回收、垃圾转运、垃圾焚化、飞灰稳定化处理及底渣清运等一条龙式纵向流程运营外;在橫向流程业务经营,包括:污(废)水水务管理、危险液态废弃物处理、土壤修复业务、垃圾焚化建厂专案管理及固体废弃物焚烧厂运营等,是一家业务面涵盖水资源、土壤、废弃物等领域,並获得肯定与表彰的卓越环保管理公司。
结语
焚化处理是当前废弃物处理的最佳方法,台湾的年垃圾焚化处理率自2001年的 51.5%,提升至2015年的97%。在能源效益方面,废弃物转化成发电燃料,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年焚化发电量由17.4亿度提升至32.17亿度,每烧一吨垃圾产生电量等于提供一般家庭 1.6 个月的用电量。总发电量可供应约90万戶一般家庭一整年的使用。尤其焚化厂采取公有民营模式,创造了政府与民间双贏。达和公司在焚化厂的经营管理、与地方融合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对于大陆各地垃圾焚烧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推动,有其参考借鉴价值。
3 研发
1)二氧化碳捕获封存与再利用
台泥在面对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应对策略,除进行节约能源措施,致力于工厂温室气体减量外,积极参与台湾工研院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技术发展的计划。2011 年签订“钙回路碳捕捉先导型系统技术合作研究”合约。同年 11 月签订“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商业化运转”合作意向书。
和平厂区二氧化碳捕获试验工厂
台泥目前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先导型系统技术”已进入技术验证阶段。此技术以石灰石做吸收剂,利用其吸收容量高且能耗低,失去活性的吸收剂还可再投入水泥制造做为原料或附加值较高的轻质碳酸钙,因此没有废弃物产生。
2013年6月,在台泥和平厂区完成一座二氧化碳捕获试验工厂,现阶段以试验工厂收集相关相关实际操作数据,希望通过不断优化,在十年内达到量产阶段。2016 年度累计运转捕获CO2达200吨,换算整体系统碳捕获能力,约可捕获和平厂2 000吨~5 000吨的CO2排放量,后续將据此結果进行捕捉量扩大,做出计划书,期望在2025年碳捕获厂形成商业化。2011~2016 年持续6 年研发工作,投资金额近 6 000 万元。
2) 微藻固碳与养殖
台泥继“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先导型试验厂”后,2012 年 9 月再与工研院签订“戶外微藻固碳系统及高单价微藻培养研究”合作协议书,进一步由二氧化碳捕捉,延伸至二氧化碳再利用之绿能技术研发。推动“模组化袋式光合反应系统及类植物工坊培养系统先导试验厂”,该厂已于 2013 年底于台泥和平水泥厂建成,2014 年起进行测试运转,以类植物工坊方式培养含高单价物质之微藻,2015 年开始进行系统优化生产,完成虾紅素相关产品开发试制。
和平厂区模组化袋式光合反应系统及类植物工坊培养系统先导试验厂
台泥公司2016 年 7 月与工研院签署新阶段研发计划书,將投入超过 2500万元研发经费,共同运用工研院能源科技研发成果 —— 微藻能源与固碳专利技术,扩大建造微藻养殖示范系统及研发中心,未來将规划设置20公顷大型户外微藻养殖场,进行微藻固碳及增值化应用,一年可望为台泥贡献4800吨減碳量,更可進一步投入高价虾紅素原料生产,快速切入綠色循环经济商机。
4 植物保种
由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平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合成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及财团法人剑潭古寺等四家营利及非营利组织于2007 年元月成立“财团法人辜严倬云植物保种暨环境保护发展基金会”,推动设立設立“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以保育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帶植物为使命, 以永续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16 年台泥投入1 400万元,作为保种中心推动植物保育的各项活动,以行动落实台泥永续发展及环境保育理念。
保种中心以异地活体保存,学术研究为本,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参与世界热带植物保育计划,发展为世界級热带植物保种基地,规划于 2027 年前达成40 000 种活体植物目标。2016 年持续扩充热带植物活体搜藏,同時发展云雾林植物保种。
截至2016 年底,保种中心已成功培育 31 066 种來自世界各地的热带及亚热带植物(含雾林帶植物在內),規模为亚洲第一。其中兰科、凤梨科、秋海棠科、食虫植物及蕨类植物的收藏量更是世界之最,让台湾成为全球植物保种重镇。保种中心栽种近8万株植物均以数字化管理,附有电脑标签条码,可随时查询植物种名、原产地及栽植等资讯。
5 其他
台泥士敏学堂,关注弱势学童安心学习、餐食无虑,帮助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展,提升生活品质。
文化保种,1988 年台泥董事長辜振甫(公亮)先生设立“财团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其宗旨为办理工商讲座、医药研究、京剧 (传统戏曲)推广及国际(含两岸)交流。1991 年开始,基金会工作聚焦“文化保种”:成立京剧推广小組,邀请海峡两岸京剧界精英,每年上演精致好戏;包含新创作品与老戏新演。
足球亚盘怎么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足球亚盘怎么看
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足球亚盘怎么看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