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樊纲有这样几个判断
经过了6年的下滑,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有多少发展潜力?
哪些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的消费出现了哪些新动力?
房价暴涨的问题该如何根治?
……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登上了混沌大学讲堂,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让同学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色以及未来趋势,有了更透彻地认知。
要知道,樊纲老师专注于国内宏观经济及中长期制度领域,其关于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曾多次被历史验证。混沌君精编观点精华,供你好好研读。
1、过去6年,中国经济一直在下滑,这是典型的周期问题
过去6年,中国的经济一直在下滑,为什么?
原因是过去十几年,我们有过两次经济过热,其后遗症还远远没有清理完,产能过剩没出清,库存挤压没出清,债务问题没解决等等。
这些都是典型的周期性问题。
怎么理解?中学的教科书讲过,资本主义国家隔几年就会经历一次经济危机。先是几年经济过热拼命投资,然后突然就发现没有那么多的需求,经济就崩盘,发生经济危机,经济衰退。
美国前几年的经济增长,就是负的3%、4%左右,大批企业倒闭,这就是周期性现象。
也就是说,周期性现象的低谷时期就是在处理过热时期产生的问题。
过去十多年,我们有过两次过热:
第一次:2004年到2007年。
经济增长曾达到14.1%,2008年我们调整了一段,上海当时的房价跌了有40%、50%,我深圳的一个朋友说,那时候在上海浦东江边上买了两栋房子,后来又翻了几番。
原来想2008年调整,2009年调整,2009年逐步恢复正常。但没想到,世界金融危机来了。
2008年底,金融危机以后,G20开峰会,大家一致同意我们要吸取上次的教训。上次指的是1920年的大危机,1930年的大萧条。
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宏观调控,大家现在学的宏观经济学是大危机之后才发生的。1936年,凯恩斯写了一本书(编者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于是,那个时候,像JP摩根这样的金融家,带着一帮企业家,找当时的总统胡佛救市。
胡佛说我不救市,你们不是说市场决定一切吗?经济过热的时候,你们经济学家不是说政治家靠边站吗?有危机了,市场自己也会调整。
第二,我也没有手段。美国财政部也没有说危机来了,因为美国财政部花钱必须要有国会法律授权。于是就看着经济往下滑,滑出一个10年大萧条——企业倒闭破产,老百姓饥饿贫困,而且还产生了极端思潮,死了几千万人口。
现在,有的中国经济学者说,我们当时就不应该刺激经济,那叫不懂历史,不懂理论。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是热的时候要压,冷的时候要托,逆周期调节。在那样一个大危机时期,确实需要政府政策调节。
第二次:2009年到2010年。
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的刺激政策——“4万亿”。
实际上,这4万亿里头多数不是刺激政策,而是政府收了税之后,要干的正常事儿,建高铁、地铁等等。
什么叫刺激政策?刺激政策得是无中生有的需求,得是国家政府债务赤字搞出来的。当时赤字多少增长了一点,但是很少,两三千亿。
但这次的刺激力度很大,大在什么地方?
大在一年就涨了6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要知道,我们的法律是不允许地方政府借债,不许向银行借债,也不允许向公众发债(现在多少改了点儿)。于是,地方政府建了一些国有平台公司,地方政府担保借钱。
这一下子就刺激起来了,刺激买房,刺激买车,中国经济又热了一轮。
两轮过热后,产生了大量的后遗症。比如钢铁, 2008年第一次过热,有4亿吨需求,6亿吨产能,三分之一过剩;2011年再算,6亿吨需求,12亿吨产能,一半过剩,你想想处理起来有多难吧。
2、中国解决经济问题具有特殊性,能够实现软着陆
这些问题跟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时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我们处理的方法不一样。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用衰退的办法来急风暴雨式地解决,比如美国2008年的时候,雷曼兄弟一夜之间就没了。他是用硬着陆的办法来解决。
我们的差别在于,用软着陆的办法来解决。软着陆是什么办法?逐步逐步地解决,把有些问题先掩盖着,先控制着,不让局部的风险变成全局性风险。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不出现衰退,我们一直还有6%左右的增长,坏处就是时间长一点。
再顺便说一点,不是所有国家都能采取软着陆的办法,我们中国有两点特殊:
方面一,在过热的时候,政府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调控经济,抑制泡沫的扩张。
比如2010年4月份第一次采取住房限购政策,有钱不让买房子,这一下子就把几个城市的泡沫就给抑制住了。
所以,你在热的时候就采取措施压着,泡沫就不会太大,也就不会硬着陆。像美国就不压,任凭泡沫越鼓越大,最后崩盘,就是急风暴雨。
最近,有的外国人也承认了,说中国经济有“韧性”,他承认了中国经济有很多问题,但不会硬着陆了。
方面二,中国有些政策是外国政府用不了的。比如行政手段,有钱不让买房子,这事儿违反人权,但我们可以用。
如果2015年,国家不采取行政手段的话,现在我们大概还沉浸在房地产的狂欢之中,待两三年之后,这个泡沫破掉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也许中国就永远出局了。
举个例子,亚洲金融危机,印度尼西亚出局,十年经济停顿。
体制改革,很多都是长期的事儿,短期必须得采取紧急措施,而这就使得我们的政府很不得人心,但这样做是对长期的经济增长负责任。
那么,中国经济的这一轮低谷周期将要持续多久?
看上面这张图,中国经济的宏观波动,蓝色是GDP增长,红色是通货膨胀率。其中,GDP的增长状况是:
第一个高点,1992年,14.2%;
第二个高点,2007年,14.1% 。
九十年代初的一次过热,持续了三年(1992、1993、1994),接着出现了下滑,持续了8年,我们这一次是5年过热,并且持续了6年下滑,还需要多少时间调整,两三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目前还不清楚。
我希望未来不要再有10%以上的增长,7%左右的增长仍然是高增长,而且是可以持续的,中国经济有这个潜力。
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领域领先了,比如共享单车,全世界很少有。中国政府这几年,基本的态度是先让你发展,然后慢慢再想怎么管理,其他国家都是不让发展的。
伦敦最近把Uber的执照给去掉了,法国就从来没有让Uber发展过。P2P,其他国家的门槛都很高。
那要追上发达国家,我们还要多久?
当时我们算,我们增长7%,美国增长3%,我们得112年才能追上去。
3、中国没有不好的产业,你不专业就永远做不好
很多人问我,中国哪个产业将来发展好?
我就问你一个反问题,你觉得哪个产业不好?
你说钢铁、水泥、玻璃现在不能投,因为有过剩产能,但长期来讲,这些产业调整之后,它还是有发展前途的,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基础设施要建,还要出口,要搞“一带一路”,你说这些产业就不好了吗?
制造业不好?说互联网挤压了中国的制造业,你的逻辑在什么地方?有了网购以后,快递车上装的物件不都是中国制造吗?
还有人说中国的物质消费过去了,服务业消费在增长,但不等于中国人买买买的过程就结束了。富人满足了,70%的低收入阶层还远远没有满足,中国人满足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满足吧?
未来,产业集中度一定会提高,所以你得有点儿前瞻性,你是主动兼并别人还是别人兼并你?
未来,各行各业都要用互联网,要用新技术来改造自己,提升自己。你不用,别人用,别人的效率就比你高,你就处在劣势上。所以,不是产业不好,是你做得好不好。
中国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做不好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不专注,不专业,天天想着转产的企业,把自己过去十几二十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些核心竞争力都扔了。
天天这么转产,你得累死。你得天天到混沌大学来上学,你得学新东西,然后把自己的长项做好、做足、做专,那才是你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就是专业化竞争,你不专业就永远做不好,而专业需要长期的积累。
4、“退休消费”正在开启,这6个消费增长新动力,你得关注
中国人储蓄高的现实已经开始逐步改变,比如退休消费正在开启
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是一个生命周期,60岁以前挣钱,挣钱的过程中储蓄,60岁以后不挣钱了,开始消费,叫负储蓄。
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保险产品?我认为,你得给我做精算,就是我工作的时候储蓄,退休了以后消费,死的时候,钱花光了,赵本山说过一句话,最糟糕的是人死了,钱没花光。
现在,中国老人越来越多,按道理说,负储蓄应该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就是这样,以前按照65岁的预期寿命建立的社保体系,现在人活到85岁了,所以养老金体系支撑不住了,产生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出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未富先老的过程:退休老人的负储蓄量很少,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没挣过多少大钱,老的时候再给孩子点儿钱,他自己花的钱就没有多少,不会去计划周游世界,顶多是跳跳广场舞,或者抱孙子,他没这个钱也没那个习惯。
但现在,这个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改革开放到明年就是40年了,高增长40年后,有一批人就要退休了。这些人多是挣过大钱的人,他们就要开始花钱,享受生活了。
也就是说,养老消费,这个词儿是有问题的。60岁退休的人,自己没觉得老呢,正准备玩儿呢,也许到80岁开始才进入养老过程。
我认识一个人,他现在90岁了,老伴去世了,人家还在网上征婚呢,他说,97岁,我准备住进养老院,这才是养老消费。
所以,我们要区分退休消费(60岁到80岁)和养老消费(80岁以后),这是两种不同的消费,消费的性质、特点,所需要的东西,提供的服务都是不一样的。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消费增长动力:
1、收入增长。比如旅游爆发式地增长、服务业爆发式增长。
2、低收入阶层消费弹性较高。
特别是最近这些年,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比较快,农民工都是17%、18%的增长,这部分人的消费倾向比较高。
3、社会保障的作用:有利于当前支出的增长。后顾之忧少了,当前的消费当然就会高一点。
4、消费信贷与金融发展。
这个一开始,我都没认识到,后来有银行告诉我,现在贷款上最大的一项就是消费信贷,以前中国只有住房抵押贷款属于消费信贷,其他的很少。西方国家买个电视都是3年分期付款,我们这方面很少。
但现在,因为互联网金融,这个发展大了。
你花一笔钱,银行马上会给你一个消息,告诉你可以12个月分期付款,大学生买手机多数是分期付款买的。
5、互联网电商。
6、发达国家的示范作用。我们越出国,越旅游,发达国家的消费对我们的影响越大。
5、谁说经济学家解释不了房地产问题?房价暴涨的根源是这个
中国的房价是个两极分化的过程,一二线大城市房价飙涨,三四线小城市库存多,卖不出去。
什么原因造成的?供需问题。
从2010年开始住房限购以后,一直到2014年,住房市场很平稳,因此大家觉得没什么事儿了,而且还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的住房需求没了,中国人住房的自有率很高,没有人再想买新房子,刚性需求很少。
结果,政策一放开,没想到一下子那么多人去买房子,其实你仔细看一看,中国住房需求还有其他两种:
第一种:改善性需求。
城里很多人住的房子是过去的老公房,质量差一些,大家都想改善居住条件。
第二种:迁移性需求。
城市化进程当中,农民要进城,想在县城里买个房子,县城里面的人想到地级市买房子,地级市小房子的人想到省会买房子,省会的人想到大城市买房子。
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如果住房需求很高,房价刚一上涨,马上供地,那这个城市的房价就会很平稳,但我们的政策是什么?限制大城市发展,不给大城市供地,小城市却供地无限。
大城市越来越没有地,结果就是供求失衡,房价飙涨,这才是根本原因。
有一个城市,计划人口800万,实际人口2300万,因而成了全国房价最高的城市,多么符合经济学逻辑。谁说经济学家解释不了房地产的问题?这就是基本的供求关系嘛。
因此,这时候,政府要研究人口迁移的规律,人往哪儿去,你就要发展哪儿。
人为什么要迁移?为了过好点儿的生活吧?怎么能过好点儿的生活呢?他得有收入吧?怎么能有好点儿的收入吧?得有好点儿的就业吧,因此就业在哪儿提供,那人就往哪儿走。
我们的企业去哪儿了呢?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基础设施健全,物流方便,人才方便,跟市场更接近。
城市化的基本逻辑是大城市有聚集效应,而我们的城镇化政策,鼓励小城市,限制大城市发展,违背了这一基本规律。(作者:樊纲 来源:混沌大学)
足球亚盘怎么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足球亚盘怎么看
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足球亚盘怎么看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足球亚盘怎么看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