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对于辽宁建材行业来说,情况并不乐观,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而辽宁水泥行业更是遭遇寒冬。对于辽宁水泥行业与水泥人(水泥行业的从事者)来说,这是最残酷的时期,也是最无奈的时期,更是最迫切希望辽宁水泥行业可以早日迎接春天到来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记者采访了辽宁水泥协会会长王友春,请他分析一下行业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协会将如何应对。
记者:由于辽宁现阶段经济下滑幅度较大,再加上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均为负增长,直接影响了辽宁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在提到产能过剩,各传统行业的情况基本都是如此,但是面对水泥,不得不说,产能过剩可以用“严重”二字来形容了。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的发展情况。
王友春:2015年1~6月份,辽宁水泥熟料产量1037.16万吨,同比累计下降28%;水泥产量1993.44吨,同比累计下降23.2%,形势严峻。虽然2013年与2014年辽宁水泥产能已经过剩,但在那个时候,水泥企业还是盈利,有效益的,然而,现阶段辽宁的熟料产能已经达到了6500万吨,水泥产能超过1亿吨。针对去年辽宁省水泥用量的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今年辽宁省的需求达不到去年的用量,甚至可以说达不到5000万吨的用量,产能过剩可能会达到60%。现在的辽宁水泥行业面对的现状是全行业都在亏损,是“挨家挨户不挣钱,大家小家落泥盘”,我想这样的下行局面短时间内是很难打破,辽宁省水泥产品价格已成为全国之“洼地”。2015年下半年,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当要惩前毖后,革故鼎新,方可寻求旭日的曦光。
记者:旭日的曦光形容得非常贴切,但是如何能在困难中打破壁垒,辽宁省水泥行业应当采取哪些举措来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呢?
王友春: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我认为有五点举措是我们迫不及待要落实好的工作。
首先,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国发〔2009〕38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停止新建、清理违规项目,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落实程度与执行力度还是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有悖于初意。辽宁水泥价格下降幅度很大,主要原因之一是辽宁省新增了水泥项目,这不仅导致了区域性产能严重过剩,而且影响行业的发展,最后,坑的是国家,害的是企业,衰落的是自己。
第二,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5年6月水泥统计数据显示,熟料产量287.5万吨,其中,窑外分解生产的熟料产量为285.32万吨,辽宁省还有2万余吨不是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也就是说,生产的这2万吨熟料是采用被淘汰的生产工艺方法所生产的水泥产品;而且,现在辽宁地区还存在个别企业坚持使用直径3米以下的水泥磨机设备来生产水泥,这些都是以破坏生存环境与不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为代价而获得的所需产品,是不被国家所允许的,也是被我们国家所坚决淘汰禁止的。
第三,加快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希望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文件,能够给予政策性的支持与帮助,可以相应地减免一些税收,来帮助企业走出资金流动老大难的困境。现在国家没有具体的政策或者类似的文件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有些企业考虑到要支付相对较大的交易税费才可以完成兼并重组,都持观望的态度,不敢去采取有效行动来达成实质性的进展。个人认为,在水泥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政府应该主动出击,引导企业推进兼并重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水泥行业的集中度。
第四,让“智能化制造”来提质增效。加快水泥行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步伐,用“智能化制造”来带动全行业的生产发展。现在行业的困难时期也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让传统企业摆脱困境,涅槃重生的有利时期。如果企业不接受转型升级,那么落后的一方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我曾经到过欧洲具有代表性的水泥企业参观调研:欧洲企业具备与我们一样规模的生产线,使用的也是同等级的生产设备,然而,他们现场的工作人员不到100人,基本通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来完成工作任务;而我们的生产线却需要400~500名工作人员,这之间的效益差距可想而知。我国水泥企业的情况属于生产装备领先,产品质量过硬,但是在企业生产管理方面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属于粗放型的思维理念,要大踏步地促进行业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只有将“智能化制造”落实到企业生产过程当中,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才是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第五,让“互联网+”平台创新驱动行业的发展。全国上下大力推广“互联网+”创新平台,水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但是在互联网创新上也应当与时俱进。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销售领域,要切合实际,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在各个方面和相关领域来多元化地发展,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加快转变,对现有的企业资源的整合效率达到最优化。中国是互联网用户的大国,也就是说,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潜在客户,或者是其产品广告的潜在宣传推手。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谁能够在互联网应用上“敢为天下先”, 谁就能够成为新常态下的水泥行业的立足者。
记者:有人说,2015年是辽宁水泥人从事水泥工作,最看不到希望与盼头之年,您对这句话有何感想?下半年是否会一如既往地这样发展呢?还是会有新的转机来促进行业的复苏。
王友春:从2015年上半年辽宁水泥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下半年行业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个人认为,今年辽宁2020欧洲杯网上投注 都不会有太良好的转机。如果从现在开始推算,市场还剩下3个月左右的旺季销售时间,省内各大小企业会在此期间进行新一轮的价格大战,企业会将精力基本放在销售环节方面,甚至有可能为了抢夺市场而让价格进一步走得更低。
辽宁地区水泥行业的整合重组也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就能够立竿见影,达成一致的。今年的冬天可能是辽宁水泥行业整合重组的高峰期,是2015年行业向合理化、健康化、有序化过渡发展的一个契机,如果我们行业整合步伐快就会有转机,相反,则不会有所好转。
记者:对于现在的水泥行业,您有没有什么感想或是见解,希望通过此次访谈来表达。
王友春:从某种程度上讲,“新常态”对水泥行业的影响是较为直接、复杂的,对于行业的转型升级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然而,如果不抛去落伍的传统管理理念,而依然坚持传统方式与方法,那么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更可能会无济于事。
太多投资者不能理性地对待资产的合理使用,有的会盲目地选择投资而期望短时间内获得暴利,有的会在不了解行业的基础上刚愎自用,使企业最后落得严重亏损,两者不仅会害人害己,而且还会搅乱整个水泥行业市场的平衡发展。投资者不一定必须要承担管理者的角色,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也可以适时分开,只有投资者拥有这样的魄力,开放思维,那么才能够加快行业整合重组的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投资者在面对权利的管理问题和企业的效益问题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做出为大局着想的抉择。通过兼并重组,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才能让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提升,大家才能公平地去接受合理分配后的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以日本太平洋水泥公司为例,日本的水泥能发展到今天,从当初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到如今合理规划资源来进行分配,经历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选择兼并重组的改革之路,而成就了闻名世界的太平洋水泥公司。大集团兼并收购中小企业就要坚持一起向前迈进,共同经营市场的理念。想凭借把竞争对手给“拍死”,之后再安枕无忧地发展,我认为这个想法是狭隘的和愚蠢的。所以,我想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个行业思想的解放过程,要依靠政府作为有力的推手来提高地区行业集中度,帮助企业共渡难关。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产能也相对过剩,但水泥产品价格同辽宁地区作比较,相对要高出很多,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两省水泥行业的集中度要比辽宁地区高。辽宁水泥行业如果不解决行业集中度问题,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出路的。解决行业集中度的措施:一是收购,二是整合,三是共同来经营生产,这仅是我对于当前形势的个人看法。
数据表明,辽宁水泥行业告别了以往“高歌猛进”时代,市场遭遇残酷的寒流,行业遭遇着严峻的考验,但是当前我们的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还是向好的一面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我们辽宁水泥人要对此怀有坚定的信心。面对现有的困境,辽宁水泥人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义不辞难的精神,要有同舟共济、与子同袍的团结魄力,要以我们多年从事水泥事业的热爱情怀来为辽宁水泥行业做出我们应尽的职责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