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种种波折和猜测后,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此后北京、天津、河北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也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在当前经济转型带来的建设速度放慢大势中,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使这个区域成为众多投资者逆势看好的重点区域。
近日,足球亚盘怎么看 就京津冀一体化、企业发展等问题采访了金隅股份新上任的董事会主席姜德义。
京津冀一体化使区域内经济前景相对好于其他区域
对各方抱以热情和期望的京津冀一体化,姜总却仍然保持他一贯的冷静和淡然,“京津冀地区,应该说是比其他区域有希望的。但如果整个国家经济大环境不好,市场好也只是相对的好。国家经济总体好的时候,区域市场就算差,总体上也是不错的。”
姜总的如此判断,主要来源两个方面:
一是,从现在实际项目情况看,京津冀一体化的风声很大,但真正落地的项目还并不多。主要是由于对项目的追责制度严苛。以往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边设计、边施工、边办手续”的模式受到推崇,一个项目可能连土地都还没征完毕,只有框架,规划图纸还未完成,就已经开工了。但现在不一样,土地、规划等等都必须完成才能开工,手续的规范化,使官员不敢再为业绩跨步推进。
另一方面,全国经济若仅京津冀好,京津冀再好,也就是河北好,但河北周边有山东、山西、河南、东北等省份,其中山西、东北都是全国最差的2020欧洲杯网上投注 ,都围着京津冀一个市场欲分“一杯羹”。
中国经济转型是需要付出成本
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在经历过往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到了拐弯、减速的时候。从企业角度来说,当然是希望经济发展速度快,因为城市建设能够带来建材企业的利好,销售收入、利润持续增长,现金流顺畅。但这种低水平的重复是不可持续的。
然而经济转型说起来容易,要怎么走?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转变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从顶层设计到下层执行,整体贯彻好,成本能够值当一些;如果只是简单的停滞,成本就会只是成本。正如企业,不怕有成本,只要有产品卖出去就能够形成利润。但如果停止生产,成本就是成本。
正如姜总在过往几次接受笔者采访时提到的,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如果不过剩,就要回到计划经济,需要管制。过剩并不可怕,但在每一次产生过剩危机时,好的体制应该不断地淘汰落后,实现凤凰涅槃、产业升级。姜总将每次转型的阵痛比喻成小孩长大中的发烧感冒,“但总是在成长的”,姜总说,“每次经济危机都会有成本代价,需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需要建立公平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
当前水泥需求下行,巨大的产能还基本没有退出,好坏都留着,这说明了中国市场的仍然不成熟。“市场不好的时候,企业有破产的,有割肉的,实现有序退出,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秩序。”姜总说。
如果秩序不建立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无序、恶性竞争将持续重复。日本的水泥需求量大幅度下滑,产能严重过剩,但并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降价。主要是企业主动地将部分工厂关闭,产能和供应保持同步,尽管企业净资产收益可能只保持2%,但已高于银行利率。
而这种秩序的建设,应该是两方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市场价格下行的时候,消费者其实也在承受成本,小企业偷税漏税、质量、服务问题都会存在,这个成本最终仍旧是转嫁到消费者。
政府应该建立在竞争中的秩序,实现公平化,市场越不好,税收、环保、质量问题能否把住,以及审批问题能否管住?国有企业能不能破产,能不能退出?从而建立市场优胜劣汰的秩序。
企业建立秩序,要求企业有市场话语权和控制力,自身的现金流、竞争力强。海螺就是典型,不管是自身工厂建设、体制激励都是比较优秀的,具备有这个实力。海螺水泥和中建材在长三角这么多年不断的竞争中,市场表现仍然相对较好,里面靠的就是秩序。
秩序未完全建立众多企业战略处于观望
在当前经济和产业转型过程中,秩序还比较混乱,这个时候,大多数企业仍在观望。2015年初金隅在收购冀中能源后,使被收购企业从原来一年几十万吨的产量,提升到基本按设计产能发挥。应该说,金隅水泥对河北市场一直是有打算的,但最近两年反而收缩,主要是考虑外部环境仍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是生产线是否能够卡住,一是京津冀一体化到底会有哪些正负面影响。京津冀一体化或有可能带来区域建设的力度加强,但随着中国对钢铁、水泥产业的环保日渐严苛,国有企业在社会中承担着更大的责任,金隅若强势收购后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变数。
“今年市场不好,明年可能比今年还要不好”,姜总说,“可能明年才是真正的谷底。”因此,他再次强调,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应该有出局的,有淘汰的,如果每次都没淘汰好,没有解决好优胜劣汰,秩序是存在问题的,这样在经济发展快的时候是有问题,慢的时候也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