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材集团董事长刘志江应邀出席了首届中国建材业年度经济论坛并作了题为《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旨发言。
刘志江结合具体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材集团抓住国际产能合作机遇、成功实现国际化转型的经验。他首先指出,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开放促改革”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都为建材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出了新的目标。在“一带一路”宏观战略下和产能过剩的微观形势下,如何实现传统制造业从“利用国内生产要素打开国外市场”向“利用国外高级生产要素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实现更深层次的全球化发展,是新一轮对外投资的应有之义。
其次,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出发点。他说,中材集团自2000年开始,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能力、完整的产业链模式和全过程系统集成服务能力,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市场并形成了竞争优势。目前,业务已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提供成套设备并建设完成了150多条大型水泥生产线,水泥工程国际市场占有率短短几年时间就从零跃升到了45%,到2014年末,已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在这个基础上,中材集团酝酿对外投资输出资本以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部署,结合现有市场布局,筛选并跟进了“一带一路”热点区域近百个产业投资项目,一批投资条件成熟的项目已经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向:一是选择市场空间较大的海外区域市场,通过投资并购实现本土化并拥有更具优势的生产要素,以保持在此区域的竞争力,实现在区域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二是通过投资并购实现对海外高端要素资源的掌控,推进水泥装备制造业务的升级,进而提升集团在水泥工程高端市场领域的竞争力。三是通过海外水泥生产线投资,在全球推进完全采用SINOMA技术、标准、装备、工程的水泥生产线样板线,带动中国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并扩大品牌影响力。
再次,企业自身资源管理整合能力是国际化战略实施成效的基础。刘志江说,中材集团“走出去”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技术和服务的“走出去”,第二个阶段是资本的“走出去”,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进行了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后才开始的。在这两个阶段中,中材集团一直在培育和推广SINOMA的品牌和标准,为第三阶段的国际化做准备。在第一阶段的“走出去”过程中,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EPC业务秉承持续创新和优化的理念,不断优化设计、完善工艺,使承建的项目建设工期短、运行可靠、效益显著,树立了业界标杆。在此基础上,中材集团基于技术持续领先优势和良好的客户关系,拓展了生产线运营管理业务,形成了“EPC+M”的商业模式;同时,推动了“项目属地公司化”,建立了广泛的市场网络,持续巩固和提升了综合竞争力,为第二阶段“走出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每一阶段都坚持有序推进,控制风险。
刘志江在发言中还倡议建材行业应采取联合出海、抱团发展的途径,共同搭建企业合作平台、创新合作和融资方式,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依靠整体优势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标准的使用范围、提升国际话语权,实现建材行业的共同发展,为推进“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首届中国建材业年度经济论坛由中国建材联合会主办,中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天津建材集团、上海建材集团联合主办。来自政府机关,行业协会,建材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媒体记者等650多人参会。论坛围绕“转型升级”主题,从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打造协同平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践行“一带一路”及“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互联网+”等多角度切入,梳理转型升级的方向、路径和目标,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