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点评:
事件:
本周消息,与水泥产业发布了两大措施:
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通知,为促进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我国决定对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
21日,某股份制银行发出通知,将水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等列入压缩退出行业范围,同时对行业存量客户实施不同管理策略。
点评:
继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相关后续已在推进,较以往政策有所细化,本次发布的水泥阶梯电价,按水泥生产线、熟料生产线、粉磨站,并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水平为电费标准。但据业内人士认为,通知中所设定的电耗标准并不足以将优劣势企业区分开来,而更关键的是如何审核每个企业的能耗指标和用电费用的挂钩,并实际落实? 当前的揣摩期,政策粗了不行,落不了地,细了也不行,可执行性不高,这是一种不太好破局的尴尬。
但从整体政策面,已能感觉到在经济放缓带来水泥需求下行的大背景中,政策面的风声鹤唳,银行在此时对水泥等企业开始惜贷,也能见其对下一步发展的担忧。
在2015年1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工信部会议指出,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将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利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专项资金来源于电网调价后利润。而近日《经济参考报》消息,中央财政将每年出资1000亿元,持续4-5年,主要用于支持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特别是人员安置。
这意味着,水泥产业在这一轮的产能过剩的供给端调整中,关于电价、贷款等的“压”力已开始体现,而专项调整资金似乎还未到水泥行业。一是水泥行业的产值总额与煤炭、钢铁比并不大,二是,水泥行业虽也下滑,但还未到煤炭、钢铁的萧条地步,这也并不是好事,僧多粥少,若不提前申请排队,等到我们产业的时候,粥已然不足了。
回顾“十一五”初期,当时国家对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产业惜贷,导致众多水泥大企业集团资金链紧张,在2007年公布了60家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名单,从资金面等提供支持,“有保有压”,使水泥产业优劣分化,再度升级。在这一轮的过剩产能调整中,水泥产业所面临的是外部需求大环境的不可逆下调,从而引发对现有产能存量的盘整,如何“一手大棒,一手糖果”,进退有序地实现产能出清,是一个系统工程。
价格走势:
本周水泥价格在上周基础上再度下调:
华东:江西赣州、上饶、九江等地市场接连下滑后,南昌于 17-19 日跟跌 20-30 元/吨;福建福州、泉州、莆田水泥价格下行,幅度10-15元/吨;
华南:阴雨影响需求 ,20 日北江封航结束,但此前广东英德基地部分熟料线停窑检修,整体库存降至 6-7 成,因此暂未对珠三角市场形成压力。但为加大节前销量,17 日湛江厂家袋装水泥价格大幅下调 25-40 元/吨。广西玉林地区主导企业也于 17 日下调散装水泥报价 15 元/吨。
继北方的错峰生产计划,长三角的停窑计划初步定为: 江苏徐州地区主导企业熟料线计划春节前后停窑 1 个月; 浙江地区熟料线初步计划 1 月底至 3 月初停窑 40-45 天; 安徽环巢湖地区熟料线初步计划 2 月 1 日至 3 月 5 日停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