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年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先生出席本届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张燕生指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供给端。如果再发动一个新的四万亿计划,也只能够支撑国家几年的经济繁荣。
张燕生表示,新常态意味着新35年的开始。新35年,对企业来讲,拼的是质量,拼的是效果。如果过去35年对企业来讲只有一个字“快”的话,那么,未来35年对企业来讲,可能需要“慢”下来,然后能够出精品,出效率,出质量。事实上,老百姓对品质、对品牌、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在诱导我们企业转向创新、品质和服务。
张燕生坦言,过去35年靠出口拉动,靠引进来拉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技术不是自己的,品牌不是自己的,渠道不是自己的,只有加工、组装、包装、五金、塑胶是自己的,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下一步,我们的企业将从中国走向世界,我们需要提升企业全球综合运作的能力和实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我们下一步的产业结构将转向自尊、自信、自立。
张燕生指出,新35年对企业来讲,打法和过去35年是完全不一样的,将从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目前我们面临的转变就是要从过去的简单模仿转向创造性模仿,从山寨转向品牌,从抄袭转向创新。如果企业能够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能有未来,不能主动适应新常态,就会像“温室里的青蛙”,最终回走向死亡。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张燕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的问题不在需求侧,在供给侧,主要是体现在技术方面、结构方面和体制方面。如果我们的问题是在需求端,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四万亿,但是上一轮的四万亿给我们的惨痛教训。即:四万亿仅能够支撑我国经济2009-2012年的繁荣,中国经济在2012年以后,增速明显下降。
因此,现在如果再发动一个新的四万亿,最后的结果也只能够支撑几年,但是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此外,张燕生表示,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周期性的。如果我们当前的问题是周期性的,我们企业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等待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从悲观转向乐观,我们的经济从低谷转向繁荣。但是如果我们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它的结果就是谁等待谁死亡,早调整、早主动、早见效。
张燕生强调,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要解决结构性的矛盾,根本的方式就是深化改革,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法定责任必须为,以及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以下为演讲实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首先非常感谢,感谢给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从供给侧认识新常态一些初步的观点,和我们企业家朋友做一个分享。首先第一个问题,如何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
那么要谈新常态,首先可能就要讨论一下我们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刚才主持人已经跟我们讲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当前全球经济风险点的爆破不断发生。
我有四个主题词,IMF最新报告,关于当前世界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也就是说全球经济面临着广泛、停滞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全球GDP3.1%,今年全球的增长可能会跟去年持平。那么,当前全球经济缺少有效需求,全球资源的配置严重,全球潜在产出水平下降,困扰着我们当前的实体经济。
那么,第二个主题词,我们会问我们自己,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不是熄火了?我们说今年全球经济的预测增长率可能是3.1%、3.2%,那么,全球的贸易增长率预测可能是2.8%,我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它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看来这是长期的。过去5年全球贸易表现不好,未来的5年全球贸易表现也不会好。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外需形势从目前来看情况是不好的。那么,导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存在着全球化退潮的现象,怎么看英国脱欧,英国脱欧就是退欧洲一体化的情绪。怎么看美国的TPP,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的TPP、TTIP,也是一定程度去全球化的趋势。第二个,我们从全球经济来看,欧美重振制造业会用什么方式重振呢?会用内向型和保护主义形式实现。第三个,贸易摩擦,包括美国对中国钢铁行业的调查。贸易会不会让全球经济陷入四分五裂。
第三个点,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全球资本流动达到1.7万亿,虽然低于2007年的1.88万亿,但是仍然是一个比较强劲的规模。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流入美国的资本达到了3840亿美金,增长了4倍,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达到了9360亿美金,增长了90%。而流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达到7350亿美金。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资本流动拐点性变化对新兴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资本流出,意味着这些国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朋友们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包括互联网的无处不在和智能化,人们感觉到新科技革命的效率还没有能够反映在供给侧,也就是对生产率的增长,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增长,效益是有限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重新认识中国的新常态。我自己本人对新常态的理解,我们在座的企业家过去无论多么的辉煌,我们说你的业绩现在开始归零,我们的企业现在要从零点出发,其实新常态意味着新35年的开始。
那么,新常态的变化对我们企业来讲,可能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点需要我们重新把握。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新常态对我们企业,过去35年拼速度、拼规模的时代过去了。那么新35年,对我们企业来讲,我们要拼的是质量,我们要拼的是效果。因此,我们说过去35年对我们企业来讲只有一个字快,那么未来35年对我们企业来讲可能需要慢下来,然后能够出精品,出效率,出质量。
那么,最近我接触了几个国外一些大企业家,他们跟我们讲,他说我们不担心中国减速,中国6.9%的增速一年增加的蛋糕是七千亿美金,美国一年增长2%,一年增加的蛋糕只有三千亿美金。因此我们国外企业界的朋友讲,中国的速度新增加的蛋糕比美国新增加的蛋糕大一倍,凭什么说这是悲观呢?我们不担心中国减速,但是,我们担心中国经济转型,因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可能对很多企业形成一些竞争威胁。
第二点,我们的产业结构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水平。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三句话,第一句话,过去35年的弹弓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技术不是自己的,品牌不是自己的,渠道不是自己的,只有加工、组装、包装、五金、塑胶是自己的,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我们下一步的产业结构将转向自尊、自信、自立。
第二句话,我们适应新常态,我们过去35年靠出口拉动,靠引进来拉动的时代结束了。下一步,我们的企业将从中国走向世界,我们的核心需要提升我们企业下一步全球综合运作的能力和实力。
第三我们的动力机制,将从过去35年,我称之为叫汗水驱动转向新35年创新驱动。目前我们面临的转变就是要从过去的简单模仿转向创造性模仿,从山寨转向品牌,从抄袭转向创新。我们可以看到新常态新35年对我们企业来讲,它的打法和过去35年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企业在适应新常态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机遇就是老百姓有钱了,老百姓愿意花钱了,老百姓愿意买好的商品和服务。去年老百姓想买好东西,在海外购物就花了几万亿人民币。学者们预测,未来的5年,就是2020年,中国老百姓要买好东西的人数将出现倍增,我们会发现,老百姓对品质、对品牌、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诱导我们企业转向创新、品质和服务。
我们企业如果能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能有未来,不能主动适应新常态,你就是温室里的青蛙,最终回走向死亡。
第三个问题,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国家会有几个基本判断。第一个判断,我们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在需求端,还是在供给端?如果我们的问题是在需求端,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四万亿,但是上一轮的四万亿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也就是说,我们的四万亿能够支撑我们的经济2009-2012年的繁荣,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2012年以后,增速明显下降。因此,我们现在如果再发动一个新的四万亿,最后的结果只能够支撑几年,但是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家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主要的问题、矛盾不在需求侧,在供给侧,主要是体现在技术方面、结构方面和体制方面。
我自己的估计,要解决我们供给侧技术进步的障碍、结构转换的障碍和体制变迁的障碍,可能需要十年。因此,我们现在遇到一个大的矛盾,我们需要十年我们才能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那么在这十年中,怎么能保证我们的经济不滑出合理区间,那么,它就需要若干个、若干组需求管理政策来支撑我们未来十年的调整,能够保持我们的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第二个判断,我们当前经济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不是周期性的。如果我们当前的问题是周期性的,我们企业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等待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从悲观转向乐观,我们的经济从低谷转向繁荣。但是如果我们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它的结果就是谁等待谁死亡,早调整、早主动、早见效。
第三个阶段,要解决我们供给侧的问题,要解决我们结构性的矛盾,根本的方式就是深化改革,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法定责任必须为,以及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第二个问题,我想谈一下,在新常态下,我们可以看到供给侧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或者结构方面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现在正在出现一条新的趋势线。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点,我们的经济的内在规律所出现的变化,就是研发创新投入的强度开始持续上升。
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来讲,整个国家研发创新的强度达到了2.1,深圳超过了4%,上海达到了3.7%。我们可以看到,跟过去30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线,过去30年,我们的企业很少有研发创新的投入,但是从2012年开始,企业对研发创新投入开始持续上升。
第二个新趋势线的变化,我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开始持续上升。我们在座的企业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降低生产成本20%比登天都难,但是要在生产服务和生产服务上要效率,就是在研发、设计、咨询、人才上下工夫,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留方面提高效率,那么对我们企业来讲,增加100%的效益都是可能做到的。我们可以看到对我们企业,对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大家喊出的口号就是对标德国,像德国那样用现代工业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做大、做强、做好我们的制造业。
第三个新趋势先的变化,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开始持续上升,去年消费对增长的贡献达到了66.4%。
消费的贡献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老百姓不再是过去30年价格的敏感者买便宜东西的人。老百姓有钱以后,他们成为价值的追求者。第二个方面,中产阶级、中等收入人群将会出现倍增。第三个方面,我们企业转向创新,也就是说由消费诱导和新需求结构诱导,我们企业一步一步转型升级。
第四个新趋势线的变化,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农民工的市民化,我们叫人的城镇化,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我们叫小的是美好的,将为我们企业创造一个转型升级全新的环境和动力。
最后一个问题,我谈一下我们的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国际合作。
最近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朋友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中国的产能过剩是处于泡沫经济破灭的前夜,还是去产能的过程中。中国能否躲过世界历史上产能过剩最终是由危机或硬着陆出现。因此国外的朋友们经常会问我们,你们将如何处理你们的去产能?
我们会发现,我们整个世界的企业界,我们共同经历了2003-2009年的泡沫繁荣。从美国来讲,我们可以看到,经历泡沫繁荣以后的美国煤炭企业,第一大煤炭企业倒闭了,第二大煤炭企业倒闭了,第三大煤炭企业倒闭了。在泡沫繁荣时期,像美国第二大煤炭企业阿尔法在2010年用20亿收购了美国第四大,2011年花71亿收购了梅西能源公司,因为他认为泡沫繁荣会持续很久,泡沫繁荣破灭以后,我们发现阿尔法倒闭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我们的企业来讲,如何能够在全球产能过剩的环境中活下来,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最后,我就想说三句话。第一句,我们下一步的转型,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也就是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为企业创造低税负的环境,就是要为企业创造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要为企业创造政府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企业转型创造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支点,中国今后的发展将更多的依靠我们的内需和消费的增长,它不但能够支撑我们企业转型升级,而且它能够给世界带来需求和新动力。
第三句,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我经常会问我们在座的企业家,现在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具不具备在美国、欧洲、日本,同全球跨国公司打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大决战的实力。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不具备这种实力,不具备怎么办?我们就到全球跨国竞争最薄弱的地方,去完成我们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中国到世界,我们脱胎换骨的转型。因此,我们说“一带一路”对我们的企业来讲,是我们转型的必经阶段和我们企业应当把握的机遇,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