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泥企业
重庆水泥发展起初是当地民营企业由立窑转型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主体基本是本地和外来民营资本。
而后拉法基通过收购进入合川、主城、江津,并在永川建设新线,形成一定区域规模优势。
5.12大地震、4万亿投资、西部大开发,三箭齐发,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冀东在江津、壁山、合川,台泥在合川排兵布阵,与拉法基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海螺、华新沿江而上布局库区,本地企业东方希望一鼓作气投产5x5000 t/d 线,为同行惊诧。大企业的建设布局主要在主城区、库区和渝西地区。
2012年中建材进入重庆,主要分布在库区、渝西地区,在渝南、渝东南也有分布。
重庆区域狭窄,大企业基本是在库区和渝西地区布局,所在市场和原有企业布局重叠。市场上行,都有空间,市场下行,成本高的企业被迫逼停,或以外购熟料方式生产水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走低,企业将会更加分化。
渝南、渝东南区域市场相对封闭,大部是单点民营企业,受市场冲击小,但水泥售价受周边地区影响也在逐步走低。
点评:
重庆是全国市场的浓缩版,由于区域小,大企业云集,就成为“重彩”区域了。
归纳起来,重庆2020欧洲杯网上投注 变化:
一一立窑到解型干法;
一一 2500到5000;
一一单点到区域;
一一民营一外资一大企业一央企;
一一需求不足到供给全面过剩。
重庆在市场上升期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在此过程中,有两次收购,一次是在十一五,拉法基的收购,第二次是在十二五,中国建材收购。两次收购都是以本地和民营企业为目标。
在此后,市场一直处于弱平衡局面,尽管市场下行,价格走低。但大企业仍维持现状,小企业尽管举步维艰,但仍挺着。这种弱平衡局面的维系应该是有需求支撑,但松动已经开始,分化已经出现。
窑线的逼停、主动停产、熟料置换都是延缓、化解产能过剩的举措,随着市场下行的节奏、幅度加快加大,企业在市场应对中也出现差异。走量、要份额就是企业为应对市场的最主要手段,代价就是导致市场价格走低,拼的就是成本。拼到成本线上,大家再回到谈判桌上,停产、提价。
这几年市场就是如此周而复始,大企业领衔的“协同”越来越难,难在哪,就是产能没去掉,集中度没提高,蛋糕却在不断减小。
前几年,在市场高成长背景下,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市场下行期,环境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对产业是一个新的挑战。
海螺,市场成长期的最大受益者,市场进入下行期,因海螺大部分地区都在南部,应该说还没有真正尝到市场下行嗞味。2016年金隅与冀东的联合重组给了众多企业启示,海螺会思考的更多,如何应对下行市场,是海螺的重中之重。
中建材,屡屡在市场上行期下行波段出手收购,等侍市场回暖复苏。南北区域间的周期差使中国建材有惊无险,一步步前行。中建材借助市场上升期迅速做大规模,大面积进行市场整合。2012年市场出现下滑,中建材由于地处全国南北,率先意识到寒意袭来,内降成本,对外协同,缓解对市场冲击。
冀东,在今年与金隅联手,大家都看到了两家重组的红利。而更应该反思的是:冀东这个在业内曾是强势龙头的企业,当初两家央企都要收购冀东未果,看中的是他什么方面?最终走向联合重组,又是为什么?
笔者冀东之所以在市场下行期先行倒下,主要是受市场直接影响。冀东所处三北市场,在上升期,都有良好表现;而此次市场下行,三北地区几乎是同时受到市场挑战,市场持续三年的下行没有给翼东喘息和翻身机会。
应该说,在应对市场下行,我们的企业还没有太多经验。但区域分散、相对独立的市场受到冲击要小一些。
目前市场通常采取的做法都是减缓对市场的冲击力。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产能,实现供需间平衡,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