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10%的房地产商按照工业化方式生产,节约的水可供20万家庭使用一年,相当于十个西湖……”北京住总集团产业化基地近日对社会开放参观,其装配式建筑的宣传片令人印象深刻。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是建筑产业升级的方向,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有利于促进建筑业化解过剩产能。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佔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在此背景下,各地政策陆续落地,持续为装配式建筑发展释放“红利”。
湖南长沙对预制装配率达到30%(含)以上和50%以上的建设项目分别补贴300元/平方米和400元/平方米;北京市明确,城六区和通州区5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商品房开发项目均采用装配式建筑,对其他自愿项目给予不超过3%的面积奖励。
“北京等城市有很大的住宅刚需,政策吹响了行业快速发展的号角。”北京住总万科建筑工业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荣军说,去年以来,北京住总集团敲定了两个项目,大兴河西区的居住项目整体预制率达到43%,黑庄户定向安居房项目面积达40万平方米。在首都机场附近,还打造了佔地11.9公顷的住宅产业化基地,向社会介绍装配式建筑。
记者了解到,虽然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週期,提升施工精度与品质,但目前市场接受程度并不高。
“一方面国内用工成本较低,人工现浇工艺仍然受到青睐;另一方面一些装配式构件还未规模化生产,初期成本较高。”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徐连柱说,如果实现工业化生产,将实现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客户还可以在大量建筑构件产品中挑选自己满意的款式、品质、颜色等。
5月,万科、北京住总、中国建筑等二十多家房企承诺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佔新建面积达30%以上。
业内人士对装配式建筑发展信心充足。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庞元表示,未来1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