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水泥评议机构之一的ICR杂志在其2017年8月刊上发布了2016年度世界水泥6强榜单:法国瑞士的LH集团,中国海螺2020欧洲杯下注官网
,德国海德堡集团,墨西哥Cemex集团,印度Ultra-Tech公司,爱尔兰CRH公司。中国“海螺水泥”赫然在列,这是它首登该榜,且直接跃居第二,终结了“中国水泥大而不强”论调,以实力为中国水泥在国际水泥界赢得了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原中国建材局局长王燕谋曾在他编著的《中国水泥发展史》第十三章专门记述了“海螺水泥的崛起”。今天,当我们回望海螺水泥的发源、崛起、赶超,乃至引领水泥业的发展,既像是回放一个传奇故事,又像是一个梦想在瞬间绽放。
“世界水泥看中国 中国水泥看海螺”!这句国际水泥杂志的评价,其实正是海螺人数十载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个发端于皖南山区的水泥厂,不甘封闭,励精图治,凭着天生的禀赋,寻着大海的召唤,紧紧追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奋勇搏击……
由小变大,海螺书写着跨越发展的奇迹!
1985年4月6日,安徽皖南地区,热闹的鞭炮声和喝彩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一个山区小厂正在庆祝它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点火。这个厂叫做宁国水泥厂,这条窑被海螺人称为母亲窑。当时谁也没曾想到,就是这条躲在深山人未识的生产线能够孕育出今日跻身世界前列的海螺集团。
海螺从宁国水泥厂起步,1993年起,兼并铜陵水泥厂,并购白马山水泥厂,成功走出山区,逐步构建了集团化发展的雏形。
1997年起,“T”型发展战略的实施,拉开了海螺快速发展的序幕,创建“熟料基地+粉磨站”的海螺特色的商业模式,为加快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3年起,海螺先后制定并实施了“立足省内、巩固华东、拓展华南、开发西部、走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十多年间,以新建、重组等方式,先后在华东、华南和西部等地建成了100多家大型熟料基地或水泥粉磨企业,加速了水泥主业面向全国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从2011年开始,面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海螺率先发力,主动作为,大力实施并购重组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重组整合了21家经营陷入困境的水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新建扩能、管理输出、制度移植和文化融合,使这些企业重焕生机。
“十二五”以来,海螺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依托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瞄准新兴市场,着手海外布局,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目前集团已在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俄罗斯等国家落实发展项目15个、设立公司14家,海外员工已达1800多人。
如今,海螺集团下属16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香港、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有员工5万余人。到2016年末,集团总资产已达1144亿元,熟料总产能2.44亿吨,水泥总产能3.13亿吨,发电装机容量1318兆瓦,骨料产能2490万吨,海螺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速度的一个缩影,它代表的是中国建材行业不断攀登、始终向上的精神!
由大到强,海螺诠释着技术引领的力量!
从1985年到1992年,海螺人经过7年的摸索才掌握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脾性,1992年宁国水泥厂一号窑第一次实现达标达产。 尽管当时大家都知道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先进,能耗低,质量好,但引进设备投资过大。90年代初,中国水泥仍然是立窑为主,水泥结构调整基本上没有进展。
外国人能干的事,中国人也能干。掌握了新型干法技术的海螺人勇为天下先,1993年海螺人便开始酝酿,用国产设备建设一条日产20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1994年10月,宁国水泥厂2000t/d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一次投料成功,当月达到设计指标。生产线建设总投资3.4亿元,工期仅18个月,创下了当时国内外同等规模水泥厂建设中投资最低、工期最短、建设质量最好的新纪录。海螺的这一壮举,吹响了中国水泥结构调整的号角。
2000年,海螺技术中心经国家四部委批准成立,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海螺开始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致力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推进新型干法水泥装备国产化、大型化、现代化。
2002年3月,铜陵海螺率先建成国内第一条5000t/d国产化示范线。
2003年5月,日产8000吨的新型干法国产化示范线在池州海螺顺利建成投产。
2004年6-10月海螺分别在铜陵、枞阳等地建成了4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经过前期的摸索和实践,2009年,海螺在芜湖兴建了代表当时世界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日产1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2011年12月18日,芜湖海螺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顺利点火投产,12月29日通过72小时达产达标性能考核。人民网芜湖发文称“海螺集团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使用的设备技术先进、世界一流,很多领先的技术项目甚至是我们前所未见的”。丹麦史密斯公司经理欧尼尔更是用了“非常令人惊奇的好”来形容海螺的建设过程。
多年来,海螺一直着力突出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重视企业内部创新环境和文化的建设。创新,也成为海螺由大到强,振兴民族水泥工业,引领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由强到新,海螺展示着新型工业的魅力!
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
这是海螺集团的经营理念,海螺人始终坚定信念,始终致力于把水泥这个传统的资源消耗大户改造为资源友好型行业,始终坚持走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打造生态环保工厂。
经过近10年的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海螺在原有工艺基础上,针对水泥工艺特性改进设计,自行研发DCS系统,实施个性化设计和装备国产化改造,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泥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2006年开始,在集团内部和行业中大力推广。目前海螺余热发电装机容量达1318兆瓦,仅“十二五”期间就累计发电312.55亿度,按照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可年节约标煤114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07万吨。
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是海螺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为水泥行业首创,可有效降解二噁英、吸纳固化重金属、无害化处理污泥,真正实现我国生活垃圾处置的零排放。
2010年3月,日处理600吨垃圾示范项目在铜陵海螺建成。自投运以来,系统运行平稳,年处理生活垃圾可达20万吨,节约标煤约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2013年,《中国水泥》杂志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超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并列为2012年行业科技创新四大亮点。这项技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2015年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六部委确定了6家企业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海螺集团早期投运协同处置项目的铜陵海螺、贵定海螺双双评选为试点企业。
为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要下降10%的目标,2012年海螺启动脱氮减排项目,认真总结水泥行业烟气脱硝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海螺特色”的“精细化操作+低氮燃烧+SNCR烟气脱硝”技术路线。投入使用后,生产线排放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其他水泥企业单纯采用SNCR模式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得到水泥协会高度称赞。
海螺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发展目光瞄向海外,也将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和技术装备输出到海外。
2011年,海螺在印尼南加建立了首个生产基地,2014年11月项目建成投产。印尼南加海螺项目单收尘设备投资就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2015年绿化费用超过100万元。
缅甸海螺是海螺国际化战略举措的第二站,皎施水泥厂有缅甸员工248人,初始,他们对中国人的到来充满怀疑,也不理不睬。海螺人提出“尊重、互信、包容、互通”的八字方针,用敬业、团结的精神赢得了他们的认同。一次,缅甸工业部的一位部长来厂考察,他看到远处缅甸一家水泥厂的大烟囱冒着浓浓黑烟;而这里却有着另一番景象:不仅没有烟弥苍穹,而且空气清新。他事后才知道,海螺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引进缅甸。对原有的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投入600万元,进行了6项大技改,144项小技改。
2008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海螺时指出:“海螺这几年的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就是我们讲的怎么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型特征。当下,水泥行业已经转变为一个节能绿色环保的行业,但是社会对水泥行业的认知还是非常传统,海螺不断加大环保节能投入,集中精力对社会普遍认为的水泥企业存在的废物、废气、粉尘、噪声等污染进行整治,从源头上对从开采到发运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同时提高水泥生产的附加值,不断改善社会各界对水泥行业的印象。
惟创新故,改革发展成就海螺辉煌!
改革中凝聚智慧,艰难中彰显实力!
2003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批准和主导下,集团公司圆满完成了股权多元化改制,铸就了体制机制优势,极大释放了内在活力,企业得以飞速发展。改制过程中,集团主要领导坚持从大局出发,始终把集团公司和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动放弃个人利益,保证了改制的顺利实施。改制以来,集团资产负债率由90%以上下降到28.4%,资产规模和效益呈几何级增长。
自海螺水泥H股上市以来,十多年间,海螺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打造了一个个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以优异的业绩、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赢得了境内外广大股东的信赖,累计从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近180亿元的资金,为企业各阶段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且持续通过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平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管理,极大助推了产业的大发展、大跨越。2013年12月19日,海螺创业以红筹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构建了新的融资和激励平台,建立了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奠定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螺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省委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持续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管理转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混合制经济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广大员工也充分享受了改革发展成果,得到了中央、省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公司化改造、集团改制、员工持股、境内外上市……一个个关键词载入海螺史册,构成变革图强的实践坐标,成为企业飞速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强三冠,海螺故事再续新华章!
“十三五”,海螺集团将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统领集团发展全局,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再接再厉,砥砺奋进,向“一强三冠”目标发起冲刺,为我国和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