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泥厂,你会想到什么。尘土飞扬?冒着黑烟的烟囱?走进海螺厂区,一定会颠覆你的印象,这个全球第二的水泥企业,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标志性的花园式工厂和具有海螺风格的建筑,甚至成为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地方。
海螺的发展道路表明,绿色生产方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的共赢。图为海螺花园式工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九大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生活离不开工业,海螺的发展道路表明,绿色生产方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的共赢。
“花园式”工厂排放标准可以建在景区内
白马山水泥厂是海螺水泥离市区最近的公司,整个厂区种植了大量的草皮、绿树,没有烟尘、没有噪音,置身其中,完全看不出这是个正在生产的水泥工厂。白马山水泥厂副厂长江宇屹介绍,这得益于海螺先进的收尘和隔音装置作用的发挥。
“表面绿”来自于“内里绿”。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海螺厂区游走的生产线上,都设置了收尘装置,这些是海螺水泥保持洁净的秘诀。
“以前我们的环保压力也很大,后来对整个收尘设施进行了几次改造,现在基本看不到粉尘。”江宇屹说,海螺内部标准,要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不仅窑头窑尾要建设主收尘器,各个皮带转运点还要设置分体式收尘器,“收尘器使用全在线收尘控制,也就是说,收尘必须先运行,生产线才能开机,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对外排放。”
确保达标排放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上半年,海螺继续投入2亿元资金升级环保设施,收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备同步运转率达到100%,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均优于国家标准。持续加载的新环保技术、严格的现场管理,让海螺水泥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到位、高效和谐的经济体。
白马厂的海螺湖
“每一个海螺工厂都有一个海螺湖”的故事总是被人津津乐道:水泥厂区的湖本来是用来为设备提供冷却水的,海螺人却创造性地在湖里养起了鱼,在湖中建起喷泉,在湖边植满垂柳,沿湖小路卵石铺地,青草依依,各类健身设施散落其间。到海螺湖旁钓钓鱼、散散步,成为员工们最喜爱的业余休闲。
更特别的还有池州海螺分厂,这座建设在升金湖景区内的水泥厂,是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区。升金湖是安徽首个国际级自然保护区,如果有污染,根本不可能允许建厂。
“从建厂规划开始,我们就力求与周边原有自然风貌相融合,尽可能保留原有林木,使工厂周边景观不受破坏。”海螺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方原说,脏、乱、差,曾是水泥厂的伴生词,但眼光超前的海螺在最早的宁国厂时期,就提出建设“花园式工厂”的目标。如今的海螺完全颠覆了社会对水泥厂“烟囱冒黑烟、天空灰蒙蒙”的传统印象,红顶、绿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海螺花园式工厂的标志,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海螺人的共识。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池州海螺
垃圾残渣变水泥原料 每年可处理180万吨生活垃圾
除了严控排放,海螺水泥的垃圾发电项目还承担着“造绿”功能,为社会造福。
2010年3月,铜陵海螺建成世界首条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项目,将垃圾残渣变成了制作水泥的原料。今年7月,铜陵海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二期投运,系统配备的垃圾储存坑,可容纳铜陵市超过一个月的生活垃圾。
铜陵海螺垃圾处理项目厂房外景
铜陵海螺常务副总经理刘庆新介绍,这套系统不但可以对当前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还可以把历史遗留的垃圾逐步处理掉,实现环境救治。目前铜陵海螺垃圾处理项目作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对外开放,成为城市环保的一张名片。
“水泥窑的碱性环境可以有效分解二噁英等有害气体,排放限值比世界上最严格的欧盟标准还低。此外该项目还能处理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固化重金属,真正做到‘吃干、榨净、零排放’。”方原介绍,目前此项技术已在安徽、贵州、甘肃、广东、重庆等多省市推广,建成项目21个,年处理垃圾能力180万吨,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占用大量土地和二次污染的难题。
不仅是生活垃圾,海螺还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将工业废渣变废为宝。在马鞍山,海螺厂和同一园区的化工企业结对子,将其产出的工业废渣作为水泥原料,实现了经济、绿色效益兼具的循环利用。截止今年10月份,马鞍山海螺生产水泥330万吨,使用工业废渣62万吨。十二五期间,总计已使用工业废渣295万吨。
虽然在海螺遍布全国的分厂中属于较老的厂区,但白马山厂区的环保措施却依然走前列。环保做得到底有多好,这从海螺把旗下酒店和公司生活区建在厂旁就能看出。海螺国际会议中心紧邻白马山水泥厂而建,不仅不用担心环境影响,还享受着白马山水泥厂余热发电项目提供的供暖。
“酒店全部供暖和30%的供电来自于白马厂的余热发电项目。”江宇屹告诉记者,早在1998年,在海螺最早的宁国水泥厂就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此后,海螺不断改进工艺,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泥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在公司内部和行业中大力推广,生产线配置余热发电系统甚至被国家列为水泥厂的建厂标准。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海螺余热发电项目共计发电38.5亿度,按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可节约标煤1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0万吨。
目前,海螺又开始探索低碳发展前沿技术,投资5000多万元,启动白马山水泥厂5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捕集的二氧化碳还能用于医疗、食品、消防等领域。
零甲醛家居新材料 建造人类生活新空间
在严格控制排放、消纳生活垃圾的基础上,海螺还拓展新能源、新型建材等业务,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螺积极拓展环保新材料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装修污染,是很多家庭头疼的事,装修好的新房却不敢马上居住,含甲醛的家具放置再久,也不能保证没有甲醛。针对消费领域的这一痛点,芜湖海螺新材料有限公司运用表面热转印技术,避免了油漆、胶水的使用,可以保证家居产品完全不含甲醛,并通过了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的检测。
在芜湖海螺新材料的现代化厂房,记者看到了海螺高分子生态家居板材的生产全过程。发泡型材挤出生产线、模具及表面热转印技术,从技术上杜绝了甲醛,消除了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生产出的生态树脂门等产品,较普通门轻便质地却更加坚硬。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室内家居领域的环保家居及板材正成为消费主流。”公司党办副主任颉宝强说,由于具有环保、防潮、洁净等诸多优异性能,海螺高分子生态家居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家居、医疗、教育等领域。
利用高分子板材制作的办公柜、橱柜等家居产品
“病人抵抗力弱,对环境要求尤其高,免油漆、零甲醛、防腐、防潮、保温的产品特性,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所以目前我们的产品在医疗机构等对材料安全要求特别高的地方,运用得最为广泛。”海螺新材料新型材料分厂副厂长戴振华说,因为采用新技术,海螺高分子生态家居产品在价格上要比同类产品高,现在公司正积极进行技术优化和成本控制,努力进一步降低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环保的家居产品。
“今年以来,海螺集团通过技术革新与产业转型,在新型建材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全新发展模式。”方原表示,海螺将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积极拓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类创造未来生活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