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地位继续提升。
2017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趋稳,与之相关的水泥产销量也保持稳定(没有增长),全国产量同比微降0.2%。但海螺水泥(00914)逆势而上,销量同比增长6.6%,市场占有率从11.5%提高到12.7%。反观同行,中国建材、冀东水泥等业内大型企业的销量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看来海螺不仅挤占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且已经有能力从其他大佬虎口夺食。
水泥行业目前能与海螺抗衡的唯有央企中国建材,中建材生产规模略胜一筹,海螺盈利能力遥遥领先。令人有点意外的是行业内最大的这两家企业,居然在去年合资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从事熟料、水泥、砂石骨料等建材产品的销售服务。两大巨头的联姻对其他企业来说估计不是个好消息,这让我想起战国后期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秦国与实力仅次于自己的齐国交好,然后集中精力逐一收拾其余五国,最终逼齐国不战而降,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不知中建材和海螺谁是秦谁是齐?最终是一统天下抑或平分秋色?果然商场如战场啊!
二、继续外延式扩张。
在我此前点评海螺的文章曾特别说过海螺对待同行小弟一向“心狠手辣”,谁有不服,要么打残,要么干脆吃了你!
前几年整个行业需求不旺,海螺凭借自己成本低的优势,挥舞降价大棒打压同行,最严峻的2015上半年,海螺曾以10%的市场占有率一家独占全行业一半的利润。这两年国家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环保等手段清退落后产能。既然能借刀杀人,海螺也就顺势放下了自己手里的价格屠刀。
但在吃的方面,海螺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好胃口,2017年又新并购了陕西凤凰,另外还收购了贵州五家子公司的少数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海螺在2017年新成立了好几家名称中带有“新材料”字样的子公司,从子公司列表里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生产商品混凝土的,从经营发展概述里也可以发现,产能较2016年新增了一项“商品混凝土”。这是继2014年进军砂石骨料业务后,海螺在延伸自身产业链的又一个新动作。目前商混占营收和利润的比重可以忽略不计,但参考骨料连年翻番,不到四年时间毛利从0到4亿的增长速度,商混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新增长点。
海螺在境外的投资项目陆续进入收获期,2017年海外项目的销量和营收都增长了八成。国际市场上水泥价格是高于国内的,但目前海螺境外销售的毛利率却低于国内,估计是投产初期尚未完全达产达效,这块业务未来还有提升毛利率的潜力。
三、淘汰325#水泥的影响。
根据海螺的年报,2017年325#水泥收入占比28%,利润占比30%,毛利率为38%;425#水泥收入占比61%,利润占比60%,毛利率为35%。325#的盈利能力高于425#,主要是因为325#在粉磨过程允许掺入更多的杂质,成本较低。通过计算可得,如果海螺现有325#的销量全部转为425#,而且价格保持不变,对海螺整体毛利率的影响下降0.8%左右,约合6亿元。
行业内其他排名靠前的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中我只找到华新水泥有公布产品结构比重,其325#占比29%,425#占比57%。而根据去年10月工信部的消息,全行业325#的占比为63%。可见海螺已经提前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其325#产品的占比大大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受到淘汰325#产品的冲击也讲较小。套用一句话:强制淘汰325#水泥,海螺或是最大赢家!
四、财务数据分析。
2017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实现营收753.11亿元,净利润158.55亿元,每股收益2.99元,每股净资产16.87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19.12%。
1、盈利能力继续领先同行。2017年销量增长6.6%,营收增长34.65%,净利增长85.87%。可见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价格上涨,而且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了成本上涨幅度。海螺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一直令人佩服,明显低于同行,2017年吨成本为160元,吨毛利约87元,比2016年增长15元。
2、费用控制良好。三项费用的金额与2016年比较变化不大,但由于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费用率相应大幅下降,也变相提高了净利润率。
3、现金充沛。全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174亿元,高于净利润。年末“现金+银行承兑汇票+理财资金”近380亿元,比上年末多160亿元,还有账面价值约20亿的其他公司股票。年末所有有息负债共计约140亿元,仅有类现金资产的三分之一,偿债能力十分充足。只能说,这家公司真有钱啊真有钱!
4、应收账款10亿,应付账款50亿,相当于无偿占用别人40亿资金,现在连卖水泥的都这么拽了。
5、提高了分红比例。既然钱多到没处花,那就多分点给股东,分红比例从上年的31.06%提高到40.11%,每股派息1.2元,按4月12日收盘价33.38元计算,股息率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