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菲、已基本建成的项目却停滞两年未开工。华北地区水泥龙头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冀东水泥陷入一场投资僵局,项目公司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直到今年6月,仍有投资者不断在互动平台上提出疑问。
“我们已经等了两年多,也没等到一个说法。”冀东水泥旗下内蒙古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冀东)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早在2014年,内蒙古冀东为了拓展水泥熟料的上游,在石灰石采矿项目上投资超过1.5亿元,但数年来一直处于基本建成却无法进入环评程序的状态,固定资产折旧带来的亏损一直拖累着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业绩。
“有的老板已经不是老板了,穷得连回家的机票都买不起了,现在只能跑去给别人打工。”龙先生苦笑着说道,他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经营的一家矿企已停产多时。这与内蒙古大青山区域趋严的环保治理不无关系。
延伸产业链 却陷僵局
10月29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官网公示,武川县正申请退出贫困县序列。与这一情况相映的是,武川县已探明储量并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达28种之多,依靠这一资源条件形成了多项产业,并一度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
根据2013年武川县政府官网发布的一篇报道,当时武川县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形成了五大产业,既包括石灰石开采的下游水泥建材业,当时实现年产熟料310万吨、水泥200万吨,也包括以金矿和铁矿企业为主的金属采冶业,年产值5.5亿元,税收2500万元。这两大产业的背后都可以看到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冀东水泥的身影。
冀东水泥的收入还曾一度依赖武川县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内蒙古冀东2004年在武川县成立,还获得了多年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的税收优惠。2008年,冀东水泥还在公告中直言,公司营业收入呈现逐年大幅度增加的态势,主要原因就是内蒙古冀东正式投产后,产量扩大,水泥销售状况较好,销售价格上涨。
据披露,到2009年,内蒙古冀东已拥有当时内蒙古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线,其在武川县鑫川工业园建有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
凭借在武川县的产业基础,内蒙古冀东把视线转向当地藏有石灰石的一座山——巨金山,打算在当地开发出一个水泥熟料原材料产地。这一矿山项目的预计总投资为1.66亿元,作为在建工程于2014年首次出现在冀东水泥的年报中,截至2016年底投资的额度已超过1.5亿元,且投资额度基本都被转为固定资产开始进入折旧。
然而,内蒙古冀东的这一项目在2017年之后不再被列入在建工程,冀东水泥至今也未披露该矿山的开采经营进展。2016年,该项目的矿山、35KV输变电、胶带输送机、单段双转子锤式破碎机等合计计提了446.99万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方案之类的都已经通过备案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了,就等着开工了。”内蒙古冀东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矿在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已经基本完成,但环评程序迟迟未得到受理,矿山闲置已经超过两年,投入超过1亿元。
环评冻结 项目成拖累
采矿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产前需要大量投资,正常运转也需要稳定的现金流。停产使得矿山企业经营者面临巨大的资金流压力。
根据冀东水泥公开披露的数据,内蒙古冀东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2.71亿元,净利润为负2.15亿元,净资产已经为负数;2016年亏损超过6000万元,2015年亏损超过2亿元。根据2018年半年报,冀东水泥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其他应收账款情况,内蒙古冀东位列欠款方第三位,欠款余额为11.21亿元,占其他应收款总额的6.65%,款项的性质为内部往来款。
在A股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中,冀东水泥的遭遇不是孤例,武川县政府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全县有70余家矿企被关停或者无法正常开工。
值得注意的是,亦有基金投资者深陷其中。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内蒙古彤力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彤力矿业)曾吸引了外部私募基金的投资,目前该基金已超出原计划的投资期,但投资者退出困难。彤力矿业在自然保护区内的两处矿场已按要求退出,而另外一处位于后石花的矿场因环评手续未结处于停工状态。彤力矿业管理层人士坦言,仅后石花矿场就已欠债上千万元。
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主要是环评难关。据上述内蒙古冀东负责人介绍,被冻结环评程序是导致其矿山无法开采的主要原因:“呼(和浩特)市政府目前对于企业的环评申请不予受理。矿到底能不能开,以后什么时候能开,目前都没有说法,我们在和市政府沟通。”
一位鹤姓当地企业主也向记者表示,从2014年开始,武川县当地的矿山企业大多陷入环评暂时不被受理、不予验收的窘境。2015年,鹤先生找了呼和浩特市环保监测站的专家制作环境监测报告并上交给呼和浩特市政府,在等待审核过程中,被告知暂缓验收批复。
呼和浩特市环保局环评科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呼政办字〔2015〕30号文件“关于全面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的通知”下发后,呼和浩特市境内几乎所有矿山企业的环评手续“暂缓”办理,目前尚未有恢复办理的消息。
2017年11月环保部文件(国环规环评【2017】4号)指出,为落实新修改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的程序和标准”,也即,企业方可自行组织环评验收。但截至目前,包括内蒙古冀东在内的多家企业的环评手续仍“暂缓”办理。
清理边界模糊 苦等结果
大青山坐落在阴山山地中段,是阴山山地中山地森林、灌丛-草原镶嵌景观最为完好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下属网站披露,大青山曾因无序开发沙石、黏土等自然资源,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山体伤痕累累。2012年,呼和浩特市进行了综合治理,但是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2018年,总投资约100亿元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开工。
呼和浩特市政府方面暂缓项目环评验收与大青山环境保护工作不无关联。“大青山(现在)恢复(得)这么好,再一弄上矿,破坏那么厉害。”呼和浩特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就范围而言,大青山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而大青山保护区则有着明确的边界。公开资料显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0年8月,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3年12月颁布实施,《条例》第21条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从事包括探矿、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呼和浩特市环保局今年9月披露,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93家采、探矿企业中,57家采矿企业已完成清理55家、剩余2家部分清理,36家探矿企业已全部清理。
2018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已不再只是强调保护区内企业退出。《内蒙古日报》今年6月的报道称,呼和浩特市发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停止大青山山脉呼和浩特市境内矿山企业勘查、开发建设活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决定》,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段)内矿山企业2020年6月底前全部退出。大青山山脉呼和浩特市境内其他矿山企业逐步有序退出。
这意味着,矿山企业退出范围由此前的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展至大青山山脉。但大青山山脉具体范围如何界定,将涉及多少矿山企业退出?记者就此向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发送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界限未定使得包括内蒙古冀东在内的矿山企业不得不停工等待。一位矿山企业经营者向记者表示,由于未处于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目前其企业未被清退,但也已停工等待。他认为自己的矿山位于武川县县境边缘,有可能不会被划入大青山山脉区域范围内。
内蒙古冀东陷入僵局的采矿项目亦不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内蒙古冀东上述负责人坦言,保护区外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只有等待政策明朗。另一位情况类似的矿企负责人则无奈地表示:“矿山一直停工,我也不能撒手不管,该做的工作我都做了,只能咬着牙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