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市场最早启动地区,海螺凭借其区位优势在长三角淘了第一桶金,随后征战全国:海螺在长三角地区的布局、物流、优势十分明显,但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海螺的规模扩张是伴随市场的成长同步发展,因而充分享受到了市场盛宴带来的欢乐,同时在市场下行之时,又能凭借成本优势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2004年年末,长三角市场开始下滑,2005年跌至低点。2008年4万亿投资,又一次推动了长三角市场走强,2009、2013年当年新增水泥产量超过3,000万吨,5年中市场新增产量接近1.4亿吨,从区域角度看可视为市场消费量,就是说5年间长三角市场(不考虑流入流出水泥量) 净增1.4亿吨水泥消费量。
从水泥产量看:5年间长三角的产量平均增速7.97%,其中安徽最高,上海最低,上海的水泥主要是外区域流入,浙江由于产能严重过剩,控制产能发挥,产量增速4.18%,安徽处于市场高成长期,产量增速15.50%,加之一部分水泥产量输出。
从新增产能看:5年间新增产能6,665万吨(设计产能),折合成水泥生产能力与新增产量向匹配,这也表明长三角市场的供需关系在逐步改善,随着市场消费量年度的增长幅度量市场在一定区域间波动,影响市场价格的起伏。
海螺是长三角的领军企业,海螺在此区域建立起大规模生产基地,沿江主要是指安徽南部沿江和巢湖、滁州,以及江苏南部地区,分三个时间段看其扩张轨迹:
1) ~2004年,是长三角市场黄金发展期,海螺敢于吃螃蟹,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规模从2500、5000、8000t/d直至10000 t/d,大大走在了产业前面,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占到沿江区域的50.40%;
2) 2005~2008年,由于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海螺也放慢了脚步,此间海螺新建产能1,400万吨;
3) 4万亿投资推动了市场成长,海螺不失时机抓住机会,再次扩大产能规模,完善区域市场分布,并且在生产线技术与规模上有所突破,采用当今世界最新技术,期间占区域新增产能规模的39.83%,继续保持了在区域市场上足够话语权。
纵观长三角海螺在产能规模扩张,是紧扣市场容量的发展而同步,从另一个角度不难看出海螺在把握企业微观成长与市场宏观发展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