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第十二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城镇化建设是机遇,但是水泥行业需要做好结构调整来应对机遇。
内部管控的逻辑
近年来,中国建材实力迅速提升,这与宋志平提出的“央企市营”动力机制是分不开的。所谓“央企市营”,即在坚持央企国有企业属性的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与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的包容性增长。
宋志平表示其实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要解决市场化和公众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必须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做好两件事:调整好和政府的关系、调整好和市场的关系。中国建材在改革过程当中,通过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规范治理,国资委在中国建材里做了董事会试点,而且都是外部董事占多数。在多数的外部董事里,社会精英、专业人士占一半以上。职业经理人制度,保证企业的人才都是一流的。
内部机制市场化
宋志平认为国企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人事制度、干部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但还要长期坚持。央企愿意和各类企业共同遵从市场的规则,希望和大家在一个公平的、平等的环境中竞争。
中国建材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一直坚持着两条线:一条是市场化,就是市场化的改革;第二条线是服从市场经济,顺应企业发展的规律。
能否持续赚钱
针对“十二五”城镇化发展形势,宋志平表示作为水泥企业,他很高兴看到并且希望国家多搞一点基础建设,继续加速加速城镇化建设。但他同时也担心的行业的结构调整不到位,水泥等建材行业存在的大量过剩产能不能有效解决。
宋志平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建材基本上没有新建一座加工厂,都是在做行业重组。所以即使是在今年水泥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实现年利润100亿元。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结构调整”。所以,要想发展一个行业,不是企业推动政府去加快速度,而是企业自身要去适应这个新的中速增长,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