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这个人不吸烟、不喝酒、不到娱乐场所,我也不打球。因为太浪费时间了,干吗呢?读书。这是我的一大嗜好。”他认为:“读书相当于和那么多优秀的人讨论问题”。
这个爱好受家庭影响。“我的母亲酷爱读书,我深受母亲的影响”,宋志平说。自称是“文学青年”的宋志平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化学专业,并非是文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学理工科更安全。父亲对宋志平的希望是当一名工程师。读大学期间,宋志平一边学化学,一边大量涉猎文学、历史、心理学等各类书籍。自己的图书证不够用,他把同学的图书证借过来看。“这些书当然不是说非得精读,但得知道这个是讲这个的,那个是讲那个的,对我后来很有帮助。”
工作后,宋志平依然保持广泛阅读的习惯。他告诉我们,他家的卧室的床边常放着一个筐,用来装书,因为床头柜摆不下他要读的书。早年他去香港、新加坡出差时,也基本不逛商店,而是往书店跑,一去就是一天,挑上两箱中文书带回国内。他去日本东京时,也是逛书店找中文书。他发现,很多经济类的书都是台湾早于大陆先翻译出来。宋志平有一种先睹为快之感。他由衷叹道:“我书包里总有一本新书,每次出差我都要在飞机上读一本新书。我交朋友也以文会友,常送朋友一些新书,如果人家寄我本书,我会高兴好几天。”
宋志平读书很投入,常被书中人物故事所感动,也总能从书中汲取灵感。深刻影响过宋志平的书,有毛主席的著作,有孔子的论语等国学,也有西方的企业家传记和管理类书籍。在经营企业遇到困境时,书数度帮了他大忙。
中国建材身处的行业并非是资源垄断性行业,除了跟跨国公司打,还要跟诸多民营企业打。宋志平任中国建材总经理时,跟当时最好的一家民营企业打了一仗。当时,正好钱其琛出了一本书《外交十年》(2003年出版)。宋志平读后陷入深思。在书中,钱其琛回顾了自己到美国做演讲的经历。他向美国人说道,没有美国,中国人也得前进;没有中国,你们美国人也过得去。但问题是,两家合作不是更好吗?
“就是说没有你,我照样可以活,没有你,我也可以找口饭吃。这个道理是成立的。但为什么不在一起做呢?在一起做和这两个有矛盾吗?钱其琛用这句话征服了美国,美国公众接受了这个逻辑。”宋志平深受启发,不再跟民营企业打,而是采取融合民营企业的策略,他说道:“像中国建材目前国家持有的股份只占三分之一,社会投资人和股民占三分之二。”
西方的管理书籍也深刻影响了宋志平。“联合重组其实是西方企业一个主要成长的方式。联合重组可以解决恶性竞争的问题。最近西方人又提出市场竞合的理论,我也把这个理论引入水泥行业。”
宋志平的读书单:
《文明的代价》
作者: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作者: 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詹姆斯·罗宾森(James Robinson)
《微笑走出自己的路》
作者:施振荣
《向前一步》
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生存之道》
作者: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