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个月十数份国际大行的“买入”评级,让安徽海螺水泥(0914.HK)的关注度升温。
在以摩根大通和巴克莱为代表的大行评级中,几乎所有机构都提升了海螺水泥H股阶段目标价,德意志银行更因反复修高、并在月初报告中给出39.77港元最高价领衔。截至昨日收盘,海螺水泥(0914.HK)H股A股比率为1.40,为H股较A股溢价最高股,昨日公司H股收盘价29.95港元,距离德意志银行给出的最高价尚存33%的上升空间,同日A股收盘价仅为17.05元。
而从去年年末开始,伴随着公司业绩改善预期和传统销售旺季来临,知名机构早已增持动作不断。
5家国际机构增持
最高持股比例已近11%
5家国际知名机构今年连续公告对海螺水泥H股有增减持行为,期间增减持虽有反复,但增持主基调不变。这5家机构分别是黑石集团(Blackrock,Inc。)、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瑞士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 Group)、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和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 &Co)。其中,黑石集团动作最为频繁,当前总持股比例已占该股股本的10.97%。
今年以来,黑石集团对海螺水泥H股进行了总计74笔次增减持,其中增减持各37笔次,并最终将持股比例由去年年底的2.38%提升至10.97%。其实,摩根大通集团和黑石集团长期以来是海螺水泥前十大股东中的机构股东,娴熟的增减持行为是机构控制仓位的惯用手法,波段行为也使其持股数量和股东位置近年变化不定。
早在2010年中报,摩根大通集团便以持股1.64亿、股份占比4.65%位列公司第四大股东。到2010年年报,摩根增持至1.69亿股,以持股比例4.81%列股东第三位,2011年中报持股比例稍降至3.22%,年报迅速回升至5.14%。时至去年一季度,摩根上演“闪身”,竟大方地在十大股东中消失,中报又神奇地以持股2.89%重回三股东位置。三季度再度“闪人”,年报时,又以持股2.78亿股、占比5.26%再次回到第三大股东地位。
结合2013年二季度海螺水泥H股的一度大幅下探走势观察,摩根通过增减持灵活调整仓位,躲过了幅度较大的市场调整。跟摩根相比,黑石集团增减持尺度更大,波幅更为剧烈。
可供查阅的资料显示,黑石集团最早出现在海螺水泥机构投资者名单中的时间是2011年年报中,当时持股9723万股、持股比例1.84%,为第六大股东,到2012年年报,持股增至1.12亿股、占比2.12%。去年一季度和三季度,黑石一度“闪人”,年报又再度以1.26亿股、占比2.38%升至第五位。
与前两者的扎眼表现相比,花旗集团、瑞士瑞信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股东历史地位逊色得多,不过在今年以来的海螺水泥H股增减持中,他们各自操作16笔次、14笔次和33笔次,最终达到1.90%、7.04%和6.10%比例的持股。
评级排序居前
目标价被反复推高
在权威机构的港股大行热评个股排名中,安徽海螺水泥H股以3个月内10份“买入”评级位于中国移动、香港交易所两只股票之后,列第三位。 不过,这显然不足以表明机构对其看好的程度。
德意志银行和巴克莱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两度出具评级报告,建议投资者“买入”和“增持”,其中德意志银行更将看好的目标价由33.70港元调高到39.77港元。摩根大通在首份报告中认为,安徽海螺水泥去年业绩一如所料般强劲,今年首季虽经历传统淡季,但传统旺季将至,随着城镇化及行业整合持续,海螺今年仍具增长潜力;重申增持,目标价为38港元。巴克莱亦重申增持中看好目标到29.53港元;指海螺水泥去年销售开支表现明显较同业为佳,负债下降,应收账周转期缩短;现价估价已反映业绩因素,但未反映今年水泥价格看升。此外,高盛、瑞士银行也纷纷出声强调“买入”。
在关注年报业绩和派现派利期,曾有媒体报道,国内规模最大的水泥企业中国建材2013年营收超过海螺水泥一倍,但净利仅为其六成。海螺水泥去年净利增48.71%,A股拟10派3.5元,如此,公司受到关注似在情理之中。不过,经过3月30%的升幅后,海螺水泥AH股近期同步出现了急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