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水泥工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岁末之际,原国家建材局局长、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顾问、中国水泥协会高级顾问王燕谋于26日下午接受了数字水泥网记者的专访,回顾2006年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态势,展望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并就中国仍需加快工业化进程、引进外资、下大力加快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谈了自己的看法。本网将对以上采访内容陆续加以公布,敬请关注。
第三部分:海螺水泥的发展
对于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海螺集团,王局长是非常了解的。“海螺的发展最根本原因,就是它具备了大规模的生产优势。水泥工业的成本利润空间主要体现在产量上,海螺有了产量、技术,自然就有了利润。”
海螺的成长,王局长是历历在目,“海螺在规模的扩大与新线的建设上往往是逆势而上,是国内大部分企业无法做到的。在市场低潮时期建新线,建设成本较低。海螺在2006年新建了17条生产线线,安徽省内15条,广西2条,其中安徽新建生产线都是在原来的地址上扩建,这就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海螺今年下大力气建线,为2007、2008年水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局长接着说,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的关键在设备,海螺在设备订货中一般都是批量订购,这就具备了优势。立磨的订购是最难的,而海螺很多的订货都在二十台以上。
在近期海螺集团的股东大会上,很多股东认为余热发电将是海螺今后利润的增长点,王局长认为:余热发电当然是海螺获取利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它是一次性的,最根本的还是要从产量上获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