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日在《求是》发表题为《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署名文章,全文一万余字,阐述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包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注重依靠改革推进结构调整。
李克强认为,今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靠改革。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千千万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让潜在的发展优势充分显现,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谈到改革,李克强称改革要有勇气和智慧,要善谋善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李克强称,这场攸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改革,与每个社会成员都休戚相关,从而使改革拥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对不合理的既得利益,该调整的要坚决调整,该破除的要坚决破除,不能畏首畏尾。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审时度势、通权达变、相机而动,牢牢把握主动权,打好改革攻坚战。对那些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把握不准的重大改革,要鼓励和支持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或者在改革试验区进行探索。成功了就及时推广,出现问题就及时纠错,把风险和影响控制在局部范围。
李克强同时表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要让人民群众受益。现在我国人均GDP近6800美元,改革和发展的路子走对了,到2020年就会超过1万美元,以后还会更多。
李克强表示,回过头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即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调整结构“三管齐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就在上述文章发表的前一天,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也谈到了加快改革的问题,明确表示有些政策就别再试点了,要直接全面推进。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李克强表示,要改革涉外投资管理体制,包括改革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坚持多边和自贸区两个轮子一起转。
文章称,目前中国利用外资仍采取逐案审批加产业指导的管理方式,审批环节多,影响了外资的积极性。为改变这种状况,去年我们有一个重大探索,就是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只要没有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企业投资都不需要审批。
李克强强调称,自贸区不是搞“政策特区”或“税收洼地”,而是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下一步要研究扩大自贸区试点,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纳入试点范围。
李克强表示,今后扩大开放的最大潜力和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地区。要抓紧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规划和具体方案,重点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同时要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
培育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
李克强在谈到注重依靠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时表示,中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在结构调整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和差别化促进政策,使结构调整更多依靠改革创新来驱动。这包括: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探索建立区域均衡发展机制、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李克强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既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也是激发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要建立有效的促进机制。
李克强表示,要在实施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这一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基础上,谋划区域发展大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依托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培育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形成新的增长极,构建中国梯度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文章同时称,要依托长江建设经济增长新支撑带,同时加快其他新支撑带建设的研究规划。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为此,要着力消除市场分割、地区封锁和行政性垄断,依靠市场力量和区域差别化政策引导,促进统一市场形成,开展公平竞争。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支持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体系。要针对跨区域、次区域和经济新支撑带发展,提高区域差别化政策的精准性,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李克强表示,服务业是中国产业结构中的“短板”,要依靠改革推动和开放倒逼加快发展,重点是将增值税覆盖至生产和服务的全部环节,推进金融、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在回顾去年工作当中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时,李克强称去年从优化供给和改善需求两侧精准发力,主要运用市场化办法并辅之以差别化政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既大力支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又加大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投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发生了可喜变化。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0%,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继续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这既拉动了当期增长,又为长期发展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