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篇
用速度击垮对手
“低调做人,疯狂扩张。”这是业界对海螺的评价。
长期以来,在安徽政府的强力扶持下,海螺水泥凭借资金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和新建生产线的方式,试图组建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水泥帝国。
“它用速度来击垮一切竞争对手,在这种高速扩张中,强大的资金、高效资本运作与扩展战略搭配得天衣无缝。”一位长期跟踪海螺水泥的研究员表示。
突破T形
疯狂而迅速的扩张一直是海螺水泥占领市场屡试不爽的杀手锏。
海螺的前身是安徽省宁国水泥厂,1995年水泥熟料产量仅为200万吨。从1995年开始,在安徽省组建大型水泥企业的思路下,海螺进行了大变身。
1995年到1997年之间,宁国水泥厂通过控股铜陵水泥厂、整体并购芜湖白马山水泥厂、收购宁波星港水泥公司等一系列运作,成立了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于1997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而此次香港上市为海螺募集了大笔的资金,为日后的扩张打下了充足的财力储备。
自1997年上市融资之后,海螺扩张脚步加速,推出T字形战略,兼并重组成为当时海螺水泥超常规扩张的重要手段。海螺以安徽为中心开始向东、南迅速扩展,陆续收购了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多家水泥企业。
至目前为止,海螺水泥已在华东、华南九个省、市、自治区拥有11个熟料生产基地,熟料总产能达8000万吨;拥有23家水泥粉磨工厂,水泥总产能达9000万吨,海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及销售商。
尽管T形战略曾给海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海螺将在今明两年中彻底突破T字形战略,把战场深入到中西部地区。
据一位海螺水泥人士表示,今明两年他们在西部将有10条日产5000吨的生产线陆续投产。而今年底就有甘肃平凉、四川达州、广元及重庆4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投产;明年将有贵州3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陕西3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投产。预计到2010年在西部市场将达到1500万吨的水泥销售。
数据显示,去年海螺水泥在华东和华南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16%和10%左右,也是两地高标号水泥的主要供应商,但海螺在西南地区的市场份额却一直很小,西南市场主要被世界水泥巨头拉法基与瑞安建业合资企业控制,一直是中西部地区的霸主。
“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水泥消费没有东部等地区那么大,但是却是全国2020欧洲杯网上投注 利润最高的地方。”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贵州、云南、重庆等地区的水泥大多在400元/吨,而四川则由于震后重建,需求紧张缘故,维持在500元/吨左右;而占据我国市场消费40%的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仅在300元/吨左右。
“2008年底,成都有44条立窑生产线被强迫关闭,近1000万吨落后产能被淘汰,加上灾后重建的因素,目前已造成供需关系紧张,这是海螺进入的契机;另一方面,华东和华南市场已经相对饱和,而西南地区则比较封闭,交通也不方便,喜欢建设新的生产线的海螺可以大规模建厂,而后很容易形成强大的控制力。”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海螺推算,在未来三年西部的产能将增加5000万吨,而中部地区、华东、华南地区未来三年产能增量还将有3000万~4000万吨左右,预计公司将在三四年后达到2亿吨规模。
据记者从海螺水泥了解,根据该公司的“十一五”计划,未来2年,海螺水泥除巩固其已覆盖8省一市的市场地位之外,安徽、广西、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广东的市场占有率也将分别达到70%、40%、35%、35%、25%、18%、17%。
“如果这个计划完成,海螺将把主要竞争对手中建材和中材远远的抛在身后。”一位业内人士说。
两次上市助力
1997年9月1日,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其所属的宁国水泥厂和白马山水泥厂以水泥生产经营的相关资产出资,独家发起成立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当年10月21日,海螺水泥顺利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我国水泥行业首家在境外上市的水泥企业。
回顾12年前筹备赴港上市的情况,海螺集团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为解决发展的资金问题,建立新的融资渠道,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管理与国际接轨。”他进一步解释上市对于海螺的意义。
事实上,对于此次赴港上市,海螺集团至今颇为自得。“经过精心筹划、积极运作,抢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成功发行3.61亿股H股。”更重要的是,此次赴港上市,为海螺水泥融得资金8.23亿港元,这对当时亟待资金发展的海螺水泥来讲,无异于雪中送炭。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海螺水泥确立了“T”字形发展战略,即依托长江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沿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一线大肆兼并小型水泥企业,将他们改造成粉磨厂或水泥转运站,迅速地占领当地的2020欧洲杯网上投注 。
上市募集的8.23亿港元有利的弥补了海螺扩张的资金缺口,得以按照T字形战略,大肆并购和建立大型孰料生产基地。可以作为佐证的是,根据海螺提供的数据,1997年公司水泥产量仅有283万吨,1998年达到365万吨,1999年为428万吨,到2002年公司水泥产量已经迅速扩大到1339万吨,是1997年的4.7倍,进一步奠定和巩固了其水泥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与此同时,这笔资金的进来,也为海螺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保障。通过系统总结宁国水泥厂日产2000吨和白马山水泥厂日产2500吨“低投资、国产化”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建设和运行经验,攻克了日产5000吨“国产化”设备的技术难关、探索了一条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新路子,并于2002年3月率先在铜陵海螺建成国内第一条日产5000吨国产化示范线,推动了我国水泥工业的整体进步。
在赴港上市5年之后,海螺水泥再次动了资本市场的念头,此次登陆的是A股市场,准备融资规模和上次差不多,也在8亿元左右。
事实上,早在香港上市3年之后,海螺水泥掌门人郭文叁就不再甘于仅仅参与香港的资本市场游戏,距离公司更近的A股市场,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2000年10月9日,海螺水泥就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将再次在A股市场公开增发2亿股。此间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公司在2002年1月21日通过证监会审核,获准在A股IPO,并于2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此次上市,为海螺水泥募集资金8.2亿元。
行业本身的属性以及对扩张的渴望,是推动郭文叁不断在资本市场腾挪的基本动力。水泥制造业属于资金、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建设一条线就需要数亿资金,处于扩张态势的海螺对于资本有着天然的需求。
根据当初的招股说明书,海螺水泥当时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向5个项目的建设,分别是铜陵海螺扩建、白马山水泥后备荻港矿山扩建,以及上海海螺、张家港海螺、泰州海螺的水泥粉磨生产线技改项目。
另一个背景在于,此时的海螺已经不满足于称雄华东地区,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南方。据海螺水泥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随着海螺水泥在华东地区战略布点的基本完成,2002年下半年,郭文叁开始领导集团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战略发展规划,并确立了“立足省内、巩固华东、拓展华南”的总体发展思路。2003年,公司开始迅速向华南地区拓展,先后在广西、广东、湖南等地选址建设了大量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如今,地处南方的英德海螺水泥已经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海螺再度在资本市场有所动作。2003年11月,海螺水泥在香港闪电式配售了7220万股H股,募集资金5.98亿港元。“此次发行,为公司实施华南发展战略,开拓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华南市场提供了资金保障。”上述人士表示。
随着对华南市场的拓展,海螺产能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2003年~2008年,水泥产量分别为2089万吨、3228万吨、4072万吨、5693万吨、6410万吨以及7711万吨。短短五年间,水泥产量增长近5倍。
赴港上市,对于海螺和郭文叁而言,绝不仅仅是表面这么简单,更为深层次的在于,为公司的规范治理和国际资本对接打开了一扇窗户,融资渠道得以多元化。
记者统计发现,海螺试图从国际资本市场获得帮助的努力从来没有减少。2005年10月10日,国际金融公司发行了价值人民币11.3亿元 (1.396亿美元)的10年期熊猫债券,而这是境外金融机构首次获准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通过郭文叁的运作,海螺水泥一家就获得了6.5亿元的贷款,占总筹资额的50%,期限为10年。
2008年,海螺再度在A股市场融资百亿元,为扩张助力。2008年5月,海螺水泥公开增发2亿股A股股份,发行价格为57.3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14.76亿元。此次募集资金投向涉及近30家企业,主要是兴建数条日产4000吨~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及配套的余热发电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继南下战略初见成效之后,海螺水泥西进运动也于此时正式拉开大幕,这次增发的部分资金变更了投资方向,投入到四川、重庆等地的生产线建设中。从无到有,2009年中报显示,西部地区水泥逐渐投产,已经开始给海螺水泥的营收和盈利作出贡献。熟悉郭文叁的人称赞他,“工作勤恳,思想敏捷,多谋善断”,所以能把海螺集团带到今天这一步。殊不知,比常人早一步察觉到资本市场的气息,借助资本市场完成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才是郭文叁又一过人之处。
郭文叁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只有一手抓产品经营,一手抓资本经营,经营资本时不忘经营产品,随时保持“两个轮子”一起转;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情况变化,随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财技篇
以产业资本的眼光抄底
海螺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的惊人速度带给同行的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恐惧。
2008年下半年,海螺水泥突然出现在7家同行业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的股东名单中,“有些震惊,不知道海螺意欲何为。”江西水泥一位高管回忆当时的情景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只是投资行为而已,因为当时买入股票的成本低于产能的重置成本”海螺水泥董秘章明静表示。
抄底同行
2008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股票市场也持续暴跌,但是海螺水泥2008年三季度报的出现,却让人感到一丝异样的温暖。
让当时的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感到好奇的是在海螺水泥三季报持股一栏中出现的诸多其他同行的名字,如冀东水泥,华新水泥,祁连山等。联系到海螺本身的行业地位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市场浮想联翩:这是产业资本抄底金融资本的信号,还是海螺水泥再度扩张的前奏?
200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海螺水泥持有七家同行公司股份,共计19687.61万股,总市值高达约11.8亿元。分别是巢东股份3938.57万股,冀东水泥 9761.38万股,祁连山1962.71万股,福建水泥1892.60万股,华新水泥552.56万股,江西水泥980.93万股,同力水泥598.86万股。除了所持巢东股份系转让所得法人股,其他六只股票均是从二级市场买入所得。
这一系列行动使得其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三季度增加了261%,其中,海螺水泥对巢东股份、冀东水泥、祁连山持股比例分别占流通股的16.28%,8.05%和5.24%。
海螺水泥大举买入同行公司意欲何为,成为当时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海螺水泥副总经理兼董秘章明静表示,这些股份大多是一种投资行为,因为结合当时产业实际情况,公司感到买入的成本还低于重置成本,所以就出手了。
海螺执行董事郭景彬在和分析师交流时曾经表示,公司是以产业投资的理念去买这些股票。他进而解释,海螺水泥产业投资的去向基本上是两个,一是同一区域内关联度比较高的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力图在区域内形成一个互动和联合。二是对其他区域比较合适的企业进行长远的战略投资,寻求合作。
在分析师们看来,海螺水泥此举既是一种战略布局,也是对其传统的延续。调阅历年财报可以发现,2006年四季度海螺水泥就曾投资过江西水泥,2007年一季度也曾在祁连山上获利不菲。
国元证券的报告则显示,从2008年的经历看,海螺水泥对同行的买入是一个逐步加大的过程。在当年半年报中,就出现过冀东水泥,福建水泥,江西水泥等,在三季度则陆续增持了更多的公司。其持有的祁连山1962.71万股,已经占到祁连山总股本的4.96%,与举牌所需的5%已经相当接近。
但是今年公布的2008年年报则令人意外,对于上述公司的持股,海螺水泥均大幅减持,有的甚至已经减持殆尽。
根据海螺水泥2008年的年报,海螺水泥还持有5家同行业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股份,包括占比16.28%的巢东股份、8.22%的冀东水泥、1.56%的福建水泥、0.56%的华新水泥和3.74%的同力水泥。而曾经的重仓股祁连山和江西水泥则已经不在其持股名单中。
截至2009年上半年,情况又有了变化。同力水泥持股减少到占比3.34%,华新水泥和福建水泥则抛光殆尽。此外,有意思的是,在去年底已经减持完毕的祁连山和江西水泥在2009年上半年又被海螺抄了一把,当期买入,当期卖出,账面小有盈利。
此时,海螺买入的动机似乎昭然若揭,和战略布局相比,其抄底炒股的目的似乎更为明显。结合2008年四季度和今年以来股价看,公司减持力度比较大的祁连山和华新水泥正是账面盈利比较明显的股票。
海证券分析师唐笑认为,现在看来,海螺在二级市场的收购,更像是一种投机而不是战略性买入。“当时海螺手上有很多钱,他们不敢投产,而这些公司的估值又低的令人难以置信,所以就大举出手了。”
不过从炒股的角度看,海螺的手法显然并不算高明。虽然水泥股去年四季度均有不错的表现,但是今年以来更是凶猛。如祁连山股价从年初的7元最高曾超过15元,华新水泥从13元最高曾超过27元,股价均曾翻番。
由于自有资金充足,海螺水泥在股市折腾的颇为频繁。除了购买同行股票,2008年年报显示还持有鞍钢、中国中铁、常林股份、金发科技、民生银行以及西山煤电等。不过动用的资金数额并不大,多则数百万元,少则不过几十万元。
对冀东情有独钟
尽管在2008年的年报中,海螺表示,利用存量资金通过证券市场买入国内部分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发展潜力的水泥行业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股票是进行战略投资。
但是唐笑指出,从实际成本看,可以肯定海螺不会收购这些公司。“比如新建只用1元,但是收购可能要三四元,而且会带来很多隐性成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海螺不会依托2020欧洲杯夺冠热门 平台有所作为。从目前持股情况看,海螺始终对冀东水泥的持股保持高压态势,二季度末仍持有9966.42万股,位居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章明静亦做出解释,表示公司对冀东的持有是一种战略性持有,短期内不会减持。
冀东水泥董秘张士江也曾对媒体透露,海螺水泥曾经和公司就购买股份事宜接触过,确实有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的想法。
作为华北地区的地头蛇,冀东水泥近年来扩展迅速,已经把触角伸至东部和西部地区,是水泥企业中的一匹黑马。中国水泥网CEO邵俊告诉本报记者,冀东水泥管理层在刻意打造全国性水泥公司,迈入逐鹿全国的阶段。
也许正是看到冀东的这一变化,海螺水泥在去年四季度减持之后就不再折腾,而采取持股战术。“我们对冀东的发展乐观其成,是否增持要继续观察。”章明静并未排除公司对冀东水泥的进一步想法。
一位券商研究员指出,对冀东水泥的战略性持有,正暗合海螺的全国布局。尽管身为全国第一大水泥企业,海螺的优势主要还是在华东、华南地区,对我国西部和华北染指不多,尤其西部这两年才进入。借助冀东水泥在华北的优势,海螺可以分享到这些地区的收益。同样的,先被增持后又减持的祁连山是西北地区的龙头企业,是甘青藏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其发展前景颇为业内看好。
作为国内水泥行业的龙头,海螺在二级市场的行为颇为类似钢铁行业的老大宝钢股份,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同行的股票,是否展开重组则择机而定。
2006年一季度,宝钢系两家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杀入了9家钢铁股,包括邯郸钢铁、莱钢股份、广钢股份、马钢股份、八一钢铁、安阳钢铁、酒钢宏兴、济南钢铁和南钢股份,市值高达14亿元。此后,宝钢对广钢、韶钢、八一钢铁等钢铁企业实施了重组。
银河证券水泥行业分析师洪亮博士指出,海螺水泥未尝没有宝钢这些想法,只是需要等待合适机会。
成本篇
T形战略造就成本为王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内,成本控制是获得王者地位的核心武器。
海螺水泥从煤炭和石灰石的采购、能源利用的提效、运输和费用控制,海螺水泥在贯穿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管控力在行业内都排在前列,“这是一个让同行感到恐惧的成绩,同等的质量、同样的市场,海螺水泥依靠成本优势将一个个对手远远抛开。”广州一位研究员认为,海螺水泥的低成本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归功于一直以来坚持的T形战略布局。
逼出上海成就T形
如果说此前这一系列好运气是政府偏爱加上海螺经营有方。那么此后则是海螺在市场竞争中被逼出来的结果。
原本在1993年到1996年之间,上海一直是宁国水泥厂最重要的市场,每年销售水泥高达120万~150万吨,占当时上海市525号2020欧洲杯网上投注 份额的50%以上。上海市主要建筑工程项目都指定用宁国水泥厂海螺牌水泥。但是1997年,一家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水泥厂在成立一年左右来到上海,采用不惜血本的促销手段开拓市场,顿时令当时的宁国水泥厂失去上海的“半壁江山”。
为避免恶性竞争,减少损失,决定避其锋芒,海螺水泥决定暂时退出上海部分市场,同时开始收购上海市及其周围中小城市的中小型水泥企业,采取了“外围包抄”的战略。
从1998年9月到1999年6月半年时间之内,海螺水泥先后兼并了江苏省张家港水泥厂、上海奉贤水泥厂和江苏省南通市水泥厂,分别成立为张家港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和南通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这些小水泥厂都是年产量仅20万吨左右的立窖厂,其中张家港水泥厂因为立窖厂环保问题,已经被当地政府勒令停产。宁国水泥厂兼并方式几乎如出一辙:就是将这些立窖产线全部停产推倒,改造成年产50万~160万吨的粉磨厂。同时,占领其码头资源和市场渠道。这些小水泥厂拥有各自的码头岸线和几百到1000吨级的运输船只。在这一过程中,宁国水泥厂的地理优势逐渐建立起来。
利用从铜陵水泥厂沿长江水运来的熟料和当地的混合材磨制成水泥销售,宁国水泥厂迅速降低了自己的成本。不久,那家不惜血本的水泥厂就无法再继续,1999年终于宣布退出上海。已经完成从南、北、西3个方向包抄上海的宁国水泥厂又轻松夺回了市场。同时,苏南、苏北部分的2020欧洲杯网上投注 也被收入了囊中。在这个过程中,海螺水泥被行业内津津乐道的T形布局也悄然建立了起来。
T形的成本优势
所谓“T”,横代表沿海,“竖”代表长江。T形战略就是指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2020欧洲杯网上投注 发达的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利用长江一线建立原材料开发和产品运输联动模式。
这一战略不仅占据了黄金水道,形成物流的低成本优势。同时长江沿岸也是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建的海螺水泥熟料厂当地采集当地生产,又节省了原料运输至生产地的费用。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方式比直接输出水泥产品可节约10%~50%的运输费。
最后,这些小水泥厂的市场又直接成了海螺水泥不必费力开发的“现成品”,还避免了对公司原来产品和市场的冲击。销售半径和市场份额扩大了,还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了市场壁垒,巩固了市场份额。
在夺回上海市场后,海螺水泥渐渐意识到地理选址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从而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布局式的收购。如南京江北和合肥长丰水泥厂,海螺收购后分别建起了南京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和长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由此分别在长江下游重镇南京和安徽省省会分别建立起“桥头堡”和“据点”,为下一步更大的扩张作准备。
“海螺水泥”最终在沿江、沿海、沿铁路收购、兼并了14个中小型水泥企业。T形战略大大降低了海螺水泥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也为其今日行业翘楚地位奠定了无可撼动的优势。
海螺水泥的T形布局,还有规模生产效应都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优势。从煤炭和石灰石的采购、能源利用的提效、运输和费用控制,其贯穿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管控力在行业内都排在前列。据海螺水泥发布的内部管控报告显示,其主营业务成本率和期间费用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费用控制率是水泥公司中最低的,其余水泥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率均高于海螺水泥。
煤和电力等能源消耗的购置成本占产品综合成本的比例是最高的。前述报告统计发现,近3年来,这部分成本占到海螺水泥总成本的69.30%、62.30%和70.68%。因此电煤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大。
大型水泥企业的煤炭采购基本上以现货市场为主,主要在水泥厂的周边地区采购,不能享受发电企业的电煤合同价:海螺煤炭由集团采取统一采购的模式,与国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在能源供给紧张时保证对本公司的煤炭供应。同时,在遭遇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公司也能争取到行业内最大的优惠空间。
以2007年海螺和冀东水泥的煤炭采购价对比:海螺水泥517元/吨,比冀东水泥便宜9元/吨。在电力方面,随着公司余热发电项目相继投入运行,使公司的电力成本在单位综合成本中的比例大幅下降,此外,公司投资的新项目也将全部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
纯低余热发电技术是利用熟料生产过程中的低废气产生低品位蒸汽,以此来推动汽轮机组做功发电。
据《2007年水泥行业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采用国产余热发电设备,吨熟料发电量32吨,可降低熟料生产成本13.8元,全年成本节约空间为2000万元左右。海螺水泥通过引进日本川崎公司的余热发电设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高于国内设备。2008年海螺的吨成本在180元左右。
海螺在长江、淮河拥有自备码头资源,大部分水路优势便利的基地都设有码头,而且配合公司产能的增加,码头还在不断扩建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适合发展水泥业务的石灰石资源和深水码头资源均被以海螺为主的水泥厂商瓜分,目前已经筑起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后来者需承担较高的介入成本。
同时,海螺水泥的主营业务成本率和期间费用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费用控制率是水泥公司中最低的,因此,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高于其他水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