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06年,华新历经沧桑,见惯了市场风云变幻。
然而,产能过剩的产业现状,让这家百年老店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渴望基业长青,华新布局转型之路。
遭遇过剩之痛,不走产能扩张之路
赤壁二期、恩施二期、武穴三期,3条早已获批的水泥生产线,被华新暂停至今。
明摆着的扩张机遇,为何不上?
“化解产能过剩,离不开企业责任。”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态度坚定。
水泥产能,到底过剩到什么程度?
统计显示:去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实际产能达28.5亿吨,产能富余程度30.6%。除西藏外,全国每个省份水泥产能都存在过剩。
4年前,国务院发文明确指出,我国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然而,发文至今,各地纷纷抢搭“末班车”,全国新建600多条水泥生产线,新增水泥熟料产能7亿多吨。即使在今年,全国仍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条,新增产能1831万吨。
行业产能预警信息令人震惊:今年一季度,全国水泥制造业利润总额只有37亿元,同比下降29.4%;水泥开工企业只有2800多家,比去年同期少200多家;企业亏损面38.5%,亏损总额高达63.6亿元。
竞争日益激烈,利润一薄再薄。水泥企业何去何从?
“高投资拉动下的水泥需求高增长渐行渐远。我们已经不敢指望靠未来发展来消化产能。”李叶青说。
他介绍,水泥需求是有拐点的。2012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达到1.6吨,大大超过发达国家300公斤至500公斤平均水平。我国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水泥消费比重已从2000年的1.8吨下降到目前的0.6吨,行业需求已近历史拐点。企业再肆意扩产、打价格战,终将自食其果。
“不愧是水泥行业的摇篮,华新站在行业高度遏制新增产能、遏制水泥行业效益下滑,很不简单。”中国建材[-1.39%]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评价。
转型灵感,源自毒鼠强无害化处理
水泥企业,怎么做起了环保?
华新的转型,源自一次偶然的“尝毒”经历。
2003年,农业、公安、环保等部门联手开展打击制售“毒鼠强”活动。毒鼠强,俗称“三步倒”,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倍、砒霜的300倍,5毫克即可致人死亡。更严重的是,毒鼠强在自然环境下难以降解,危害将延续上百年。
作为农业大省,湖北曾是毒鼠强重灾省份之一。省环保厅、省农业厅收缴的大量毒鼠强如何处理?有人想到了华新的高温窑炉。
当年8月29日,在严密的押运下,5.9吨毒鼠强及原料、半成品送至黄石华新水泥厂。次日,头戴防毒面具、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这些危险品投进华新五号窑的进料口。
熊熊烈火煅烧,祸害无穷的毒鼠强化为灰烬。
经权威机构全程监测评定,这次危险废物处置对环境没有造成二次污染,对水泥质量也未产生不良影响。
这是华新水泥首次大规模处置毒鼠强等危险废物。
受此启发,华新由此踏上向环保产业转型之路。
不另起炉灶,着力发挥比较优势。
7月18日出炉的华新水泥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分外亮眼:上半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270%左右。
行业普遍亏损,华新水泥利润为何逆势飙升?
华新水泥副总裁纪昌华告诉记者:一是聚焦成本,水泥生产成本下降13%左右;二是聚焦客户,水泥销量增加20%左右,产能利用率提升。
从水泥产业向环保产业转型过程中,华新既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又降低了能耗等成本。
研究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流程图示,不难发现个中玄机。
省内已建成和在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没有另起炉灶,利用的水泥窑处置终端设备,全部是已建工程。通过自身研发的核心技术,华新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就能让水泥窑既能煅烧水泥,又能处理垃圾,一窑两用,甚至一窑多用。
上午10时,司机张鹏开着密封式垃圾车为华新环境工程(武穴)有限公司送来5吨垃圾,这是他当天送来的第二车。华新的这家工厂当日共接收垃圾300吨,分别来自武穴、蕲春两地。
华新公司助理副总裁王焕忠介绍,水泥窑烟气和物料温度分别达到1750℃和1450℃,远高于普通垃圾焚烧炉的煅烧温度(650℃~850℃),更有利于垃圾完全消解。垃圾筛分后,无机成分成为水泥原料,有机成分则成为水泥生产的替代燃料。处理8吨原生垃圾,相当于节约1吨标煤。
包括武穴在内,华新已在我省的武汉、宜昌、黄石、赤壁、鹤峰以及湖南株洲、河南信阳、重庆奉节等地建起13个类似项目,平均每天吃掉垃圾1500吨,相当于节约标煤187.5吨。
紧盯美丽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7月15日,总投资6560万元的华新南漳市政垃圾生态处理项目破土动工。
8个月后,项目投产运行时,来自南漳及周边地区的市政垃圾,将会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被华新水泥窑“吃干榨净”。“一开始,肯定亏损。”华新环保事业部负责人介绍,由于各地支付的处理费偏低,公司目前的垃圾处理项目不赚钱,全靠水泥产业利润补贴运行。
以华新武穴环保工厂为例,每处理一吨市政垃圾,减掉节约的燃煤成本和政府的垃圾处理补贴,工厂每处理一吨垃圾要亏损35元。
赔本的生意,华新为何坚持?“看准了美丽中国的市场前景。”李叶青说,高速发展的中国正在遭遇垃圾围村、垃圾围镇、垃圾围城的忧患。
住建部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仅在武汉市,每天产生垃圾约8000吨。
不断产生的垃圾,何去何从?“垃圾进入水泥窑处置,不占地、不产生二次污染,致癌物二噁英排放远低于苛刻的欧盟标准,真正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华新环保事业部负责人分析。“进军环保产业,不是心血来潮。随着水泥需求的降低,水泥企业必须谋求新的发展空间。环保产业空间大、市场前景广,国外水泥巨头企业,走的也是这条路。”李叶青说。
据统计,去年华新共处置市政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漂浮物等28万余吨。“清洁我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信赖的建筑材料。”分析华新定位,李叶青已将环保的重要性摆在水泥生产之上。
目前,华新在湖北、湖南、云南、西藏等地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拥有100多个分(子)公司,水泥生产能力7000万吨,年销售收入125亿元,排名全国行业第六。“未来,环保将是主业,华新的水泥是因环保需求而存在,水泥是环保的附产品,环保的营业收入将达到与水泥产业相当的水平。”李叶青说。
在他看来,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现在是垃圾,将来就是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源。他期待,政府适当提高垃圾处置费用,支持企业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脱去灰袍穿绿衣,在转型升级中,华新精彩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