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8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时,人们热情讴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深情缅怀为此作出过贡献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格情操。高尚的道德风范,铸就了他们像金子一般闪光的人生,并将永远成为后人楷模。
建材行业许多人熟悉刘公诚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前辈。今天他虽然离开我们已有整整10年,但在他去世后才公开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他几十年默默无闻为党的事业做作出的奉献,为建材工业发展史增添了一个闪光的亮点。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20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体制的转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人从中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景和活力,从而更坚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无比正确的。但也些同志。在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下,理想信念发生了变化。1990年2月,也就是刘公诚同志去世的前一年。他在一份材料中写道:“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大地上,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不断完善,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终究会得到实现。”这就是刘公诚同志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强大精神支柱。
有了这个精神支柱,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他毅然走出豪门,抛弃了优裕的生活条件,背着家人,历尽千辛万苦去延安追求革命真理,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又肩负着党交给的任务,冒着生命危险,到国统区开展工作。解放前夕,他以上海水泥厂厂长的“资本家”身份掩护地下党的同志.全国解放后,他为了党的事业,工作的需要,隐去了“老革命”的身份,在长达30年的历程中,带着“资本家”的帽子,忍辱负重为党工作。在他的部下和群众眼里,他是个改造对象,在十年动乱中,他是个批斗对象。受他的牵连,3个儿子不能参军、进工厂,甚至连建设兵团都不能去。在他的支持下,3个儿子去内蒙古农村插队落户。不管个人有什么遭遇,他始终不暴露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十年动乱中,“造反派”把他打的遍体鳞伤,但他依然坚贞不屈,严守秘密。一直到1978年,党组织公开了他的身份。
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刘公诚同志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人们崇敬他,学习他。1982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后又成为群众一致公认的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风范伟大的理想和信念决定了他的处事和为人。他一生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为大家所称颂。
1956年从水泥厂调到建材研究所工作后,他不拿国家规定的保留工资。只领取一级工程师的技术级别工资,将高出技术级别工资的200多元保留工资如数交给国家。“文革”期间,3个孩子在内蒙古农村插队落户,后来不少干部子弟都返回北京,可是他们因为是“资本家”的儿子而不能回京,刘公诚没有找任何关系去为孩子作回京安排。“文革”结束后,被调到原建材部工作,组织上规定他上下班可以用车接送,但他坚持乘公共汽车。
刘公诚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向党组织提个人要求,他甚至把自己的财产都献给了党和国家。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捐献了一架飞机。1956年他父亲逝世后,将个人所得的一大笔遗产20多万元都献给了国家。在三年困难时期,将家中的珠宝首饰和珍贵的文物也交给了政府。不仅如此,他还支持妻子徐景淑女士将他父亲留下的14件家传古物捐献给国家,这些古物都是稀世珍宝,有些属于国家一二级文物,现都珍藏在上海博物馆。“文革”期间,他被批斗,下放劳动改造,工资停发,每月只给20元生活费。“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单位补发工资5万多元,他把这笔巨款全部交给了党费。
刘公诚同志把巨额财产都献给了国家,但在生活上非常节俭,布衣粗饭,度过平生。吃饭时,若有剩菜剩饭,一定留着下顿在吃,绝不浪费。平时很少买新衣,经常穿孩子们不穿的衣服;接待外宾时,常穿过去的旧西装。不抽烟、不喝酒,社会上的高消费从不沾边。他对公务交往中的大吃、大喝等铺张浪费现象非常气愤。在工作中,他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写私人信件时,从不用公家的信封、信纸。用公车办私事时,历来照章付款,十分认真。下厂蹲点时由于便秘,厂领导送一带水果,他坚持付钱,毫不含糊。出差开会,会议上发的纪念品,他尽量推辞,推不掉的回来后全部交给党委。
刘公诚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风范,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为中国水泥事业作出贡献
刘公诚同志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外语水平,而且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凡事都要首先深入调查,然后细心分析。为研究一个建议,往往彻夜不眠,为新中国水泥事业尽心尽力,作出了许多贡献。
解放初期,他在上海水泥厂研制成功粉煤灰水泥,为我国水泥工业多品种、多标号产品结构的形成建立了良好开端。该种水泥已成为我国通用硅酸盐水泥六大品种之一,随着生态水泥工业兴起,将会更广泛地生产和应用。
1956年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水泥物化室,开拓了水泥物化理论研究的许多新领域,使物化室拥有丰富技术积累,促进该室的多项水泥新品种发明,为我国水泥品种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革”期间他受领导指派从事地方水泥工作。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刻苦钻研,从生产技术和工厂管理两方进行研究和提出措施,为提高水泥质量和降低消耗做出很多成绩。20世纪70年代初,贵州某重型机器厂工地采用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制作梁柱发生严重质量事故,他在工厂和工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事故原因,提出了工程补救办法和对铝酸盐水泥在工程中的使用条件,这对今后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革”后,他被调到原建材部工作。他在老厂改造、新品种水泥生产、节省能源、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引进等方面,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有力地推动了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有些建议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在制定建材工业技术政策中,他由于贡献突出而获得国家嘉奖。
刘公诚同志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支持着他尽力工作,为党和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刘公诚同志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作为一个党员,在对祖国和党的事业这本帐上,只有支方没有收方,我们不要做那种与党讲收支平衡的商贩,而要做祖国的赤子,要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他已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我们永远缅怀刘公诚同志,要学习他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风范,要学习他为革命事业尽心尽力的敬业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