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增速依旧处在上升通道之时,为何钢铁、煤炭、船舶等却步入寒冬?在中国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的局面下,为何白酒、乳业等却如过山车般忽上忽下?什么原因使中国的资源利用率全球倒数,什么使中国的雾霾世界知名?
在近日召开的搜狐财经年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表示,“我们上小学的时候,1070万吨钢铁是我们当时的奋斗目标,现在的产能是10亿吨,已经占到全球产能的近一半,日本的钢产能占全球第二位,也不过是8%。两吨钢所获取的利润不足以买一根冰棍。当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外国人的时候,他们都不相信,觉得非常好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就在我们国家发生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如此大规模生产?如果大家关注历史,从2004年起,政府便提出压缩钢产量,认为4亿吨的产能已经过剩了。但是,产能还是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变成10亿吨”。
事实上,钢产能越限越增的局面,恰恰是我们市场化不够全面的结果。或者说,在地方层面实现了市场化,而在全国层面的市场化还远远不够。“时下,中国进入新一轮变革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也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们一直呼吁的结果。”搜狐董事长张朝阳表示。
“为什么这次把市场调节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因为只有根据市场规律,市场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效益最大化。”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
应该说,从学界到企业界,对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非常期待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化解严重过剩产能是用计划之手割下计划之瘤。唯有希望,在此之后,计划之手从此能够放手,让市场之手成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