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都是绿地,水牛在其中悠然吃着青草,百米之外,从巨大的发电装置吐出的水蒸气与蓝天上的白云自然衔接,构成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这里就是华润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建立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很难想象,在这里坐落着发电厂、水泥厂和啤酒厂,因为在此处人们嗅不到传统工业的“味道”——没有浓烟滚滚、没有赤土裸露、没有灰尘飞扬,有的只是绿色与清新。
在这片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区,青山绿水的环绕之中,华润已经构建起一条“电厂——水泥厂——啤酒厂”的循环产业链,旨在华润电力、华润水泥和华润雪花啤酒三厂之间,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工业废弃物、污染物循环利用,达到示范区内污染物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目标。
这是华润探路循环经济的开端,亦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不谋而合。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突出,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势在必行。2012年12月,国务院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成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根据最新出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中国主要资源产出率要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而循环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事实证明,华润在广西贺州把社会责任付诸行动,积极响应《循环经济法》,参与西部开发,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循环产业初探
“实在是没有想到循环经济创造的效益会来得这样快!”参与项目建设的华润水泥(富川)有限公司总经崔辰如此感叹。
尽管华润贺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现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产业园建立之初,大家都走得小心翼翼。
不少建设团队成员坦陈,参与项目建设初期,循环经济在他们脑海中更像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领导说弄循环经济,就只好配合着推进。”然而,项目投产之后的效益大大超乎他们的想象,这些人转而成为循环经济的坚定拥护者。
时任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现场工作组组长的包斌亲历了产业园建设的前前后后。2009年1月,《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一年以后,当包斌来到如今建立起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不毛之地”时,循环经济已经开始为人们所讨论。
2010年两会期间,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与广西区委书记郭声琨就贺州建立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设想达成共识,郭声琨认为,华润在希望小镇建设上已经在全国树立起了典范,何不在循环经济上也率先走一步?由此,华润循环经济的灵感诞生。
当时,按照宋林的设想,华润在贺州已经建有电厂和水泥厂,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已然具备,而引进何种其他产业使循环产业链更加完善,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贺州坐拥优质水源,并且当时华润雪花啤酒尚未在广西布点,啤酒厂被宋林纳入到循环产业链当中。
在三厂的基础上,配套建设示范中心区,“三厂一区”的格局最终形成,筹备工作随即紧锣密鼓铺展开来。
2010年5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即告建成投产;同年8月,一期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开工建设;2011年9月,年产20万吨啤酒生产线启动建设。以电力、水泥、啤酒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由于在全国先试先行,华润贺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并无先例可鉴。那时候,对于循环经济的路子到底该怎么走,执行团队心里也没有底,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开始我们到国家发改委咨询有关循环经济园的有关情况,大家都不太清楚,当时集团决定,只要我们认为这是对企业和社会都有好处的事情,我们先行动再说,然后再让社会来评价。” 包斌说。
就这样,华润集团按照自己对于绿色和循环的理解,开始了循环经济的探索。
这里风景如画
大深坝村是坐落在离电厂两三百米处的村子,尽管电厂日以继夜,但这座村庄似乎没有被打扰,依旧从容地继续着它原有的生活方式。
记者看到,这座小山村的房前屋后,都铺满了植被,绿树成荫。不远处的瓜地里,淳朴的瑶族村民正在采摘着自家种的大西瓜。
不惊动一草一木、不破坏当地生态正是华润来到这里的本意。华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企业发展,不以牺牲环境的长远利益换取企业的短期效益”作为坚持的理念。
践行这一理念,意味着要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执行更高的环保标准。在华润贺州循环产业示范区,新建项目均选用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并配置上符合国际标准的环保治理设施,最大限度地在企业内部实现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
在示范区内的华润水泥厂,让记者惊讶的是这里清洁的生产环境。与想象中水泥厂灰尘弥漫的生产情景不同,这里并没有飞扬的灰尘,闲置土地被绿化,覆盖着植被,甚至种有水果。原本用来存放灰尘的地带,种上了蜜橘、西瓜、梨子和葡萄,种植这些水果的肥料则来自园区内啤酒厂的废料和酒糟。
水泥厂在节能减排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上同样表现出创意。
由于采用旋窑,水泥厂的能耗降低至国家标准之下,而利用旋窑散发的高温废气,每年可生产约5600万度电,解决了厂内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通过新工艺,水泥厂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9万吨,减少碳排放量5万吨,并节约大量水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水泥厂内部亦建立起一个小循环。在水泥厂的矿山上累积的90万余吨劣石头,它们除了带来高额的处理费用外,还招致周边村民的不满。现在,这些石头被破碎成沙,水泥厂将这些破碎沙变成混凝土销售。这种小循环不仅降低了矿山的成本,还充分利用废料。
与水泥厂遥相呼应的电厂,建设有两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是国内目前最先进、最高效的发电机组。这两台机组每年比常规机组节约标煤27.19万吨,减少碳排放量67万吨。另外,电厂的节水措施,使其每年回收废水175万吨,总节水量达195万吨。
走出电厂,两台巨大的白色机组优雅地屹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没有了浓烟滚滚,它们成为了美丽风景的点缀之笔。
与电厂毗邻的是华润雪花啤酒厂,这座工厂同样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啤酒生产技术,例如,将啤酒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后用于后道工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糖化麦汁低压动态煮沸技术使蒸汽消耗减少40%,啤酒能耗下降9%。
啤酒厂还将清洗水、冷凝水、碱液进行回收处理循环使用,使耗水量下降35%,废碱液的排放降低50%以上。
依偎在雪花啤酒厂背后的是龟山水库,它是啤酒厂的水源地。偌大的库区由于受到保护而保持着原生态,澄净的水呈现出美丽而健康的淡绿色,清风徐来,别有洞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相互映衬,这里风景如画。
协同产生力量
有了各自的新技术,三家企业之间开展的产业协作,不仅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也实现了“变废为宝”式循环,整套机制环环相扣,紧密配合。
在这套机制里,水泥厂向电厂、啤酒厂提供建设用水泥,并向电厂提供脱硫用石灰石粉。电厂将脱硫产生的石膏、煤炭燃烧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供给水泥厂,分别用作水泥缓凝剂和添加料。同时,电厂每年还将向水泥厂、啤酒厂供电1.87亿度,短距离、直供电降低了供电投资费用及运营损耗。
另外,电厂的蒸汽供给啤酒厂,后者无需另外建锅炉房,从而减少原煤消耗及二氧化硫、烟尘排放。啤酒厂则将每年产生的80万吨中水,供给电厂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
在啤酒行业,废料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倒入城市垃圾场,但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啤酒厂的废硅藻土和酒糟供给饲料厂作为饲料原料。此外,废硅藻土还连同水泥厂、电厂、啤酒厂产生的工业、生活垃圾一起被投入水泥旋窑作为燃料综合利用。
通过企业间的循环经济协作,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避免了设备、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省建安费用8668万元,节约土地超过1050亩。
按照目前的状况,示范区可实现每年节能降耗标煤29.29万吨,节水78万吨,废水处理复用263万吨,每年减少污染气体排放4329吨,每年综合利用粉煤灰92万吨、石膏44万吨、炉渣10万吨。
协同不仅带来了效益,还提高了效率。
对于华润集团协同的力量,华润雪花啤酒(广西)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元坤感触颇深,“没有华润的协同精神,哪能有这样的效率?”
啤酒厂在7个月的时间内建成高技术装备水平的工厂创造了同类工程建设速度的新纪录。短时间内建厂,罗元坤和产业园建设团队克服大小困难无数,而集团协同使得这些困难最终被克服。
“第一次与电厂负责人见面便开始谈水、电、气的直供问题,我在这里感受到集团的协作精神,没想到循环得这么快,越干越有信心和斗志。”罗元坤认为,各厂之间良好的协同省去了建设中的很多麻烦,若单独建啤酒厂,许多单个环节的建设就得耗费半年时间。
在包斌看来,贺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有力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润的多元化业务之间并无很大的壁垒,“如果不是集团同一旗下的板块,这个壁垒可能很难消除。”包斌说。
从一片不毛之地到眼前所建立的产业园,建设团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为自己能参与其中并取得成就感到自豪。
包斌说,这过程中有压力、痛苦甚至误解,但更多的是做成一件事情之后的喜悦,年轻团队的成长让他感到骄傲。建设团队感慨,在贺州项目的建设中,他们感受着华润“简单、坦诚、阳光”的企业文化——简单的快乐、完成目标的执着,全力以赴,直到成功。
然而,协同背后也意味着压力,这表现在,在循环产业链的三厂中,其中一个厂出现问题便会影响其他厂的运转,而这也是水泥厂经理人崔辰的忧虑所在,他担忧哪天自己负责的水泥厂生产跟不上,无法及时消化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及炉渣而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营。
循环产业大未来
2011年,国家开始推动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已有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等9家单位被纳入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包斌透露,华润贺州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在不久后亦有望被列入其中。
当前,我国的工业园区多数仍处于简单的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建设初级阶段,鲜有可大规模产业化推广的以大型企业为主导、多种产业共生耦合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中国循环经济战略研究报告》指出,虽然目前我国重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循环经济所需要利益驱动机制不能很好地在中小企业中建立起来,循环经济在我国推行成效慢、企业配合度低。
上述报告认为,在未来我国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亟须加强重点大型企业产业链延伸的建设,并积极配套引进能消纳大型企业废弃物的企业。
贺州的实践,展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潜力,华润在这一领域有着更大的目标。未来,华润将在更多领域和区域推广、复制这一模式。
除了已有的循环,华润正在考虑扩大循环产业链,将逐步纳入风力发电、燃气、食品等产业,“华润在绿色环保方面将会投入更大的手笔,既是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宋林说。
除了贺州之外,华润还在贵州毕节、吕梁兴县等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利用华润水泥消化处理城市垃圾的环保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华润计划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在“十二五”期间再发展4~5个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包括与武钢在广西防城港、与中铝在山西兴县、与富士康在山西临汾展开合作。
循环经济产业更宏远的未来,正在一点点地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