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由于重工业较多、结构性污染突出等问题,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今年7月份国内空气质量较差的前10个城市中,京津冀占了9个。据分析,当前治霾形势严峻的一个突出现象是,“环境承载”与“污染排放”失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徐基仁指出,只追求对“环境承载”的资源供给,不对“污染排放”的消费进行管控,是头疼医头。“启动经济手段治理大气污染,已到必要时刻。”
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指出,北京周边工业污染源遍布,根据大气流动和扩散的特性,其累加效应将严重影响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北京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控形势严峻。
专家指出,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但一些地方的污染企业仍然“有恃无恐”。因此,在大气治理方面,联防联控必须要动真格,以制度推动区域治污一体化。
记者调查发现,在环保部门执法过程中,有的检查对象作弊,有的阻挠执法,还有的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甚至“花钱作假买合格”,这些现象令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河北省某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执法现在处于“弱势”。以小塑料产业为例,一是取证难,违法作坊主为粉碎机焊上轱辘,听闻执法人员来了,粉碎机一拉就消失;二是处罚难,如按法律规定违法生产作坊应处罚10万元,但业主如果拒付,执法部门也无可奈何。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副秘书长路光杰说:“劣质煤与好煤,一吨价差一二百元,大电厂一天烧煤1万吨,一年价差好几亿元,不用环保设备的钢厂一年能省下至少数百万元。”
河北省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比重大,其中钢铁、建材、电力三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9.6%。石家庄连续几年成为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产业比重大。
鉴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北省近年来向过剩产能多次“开刀”,但仍面临巨大挑战。数据显示,河北仅完成6000万吨钢铁压减任务,就涉及几十万名直接间接的就业人员需要妥善安置,每年需支付社保资金上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