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重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专司建材管理的中央管理部门。自此,中国水泥工业的列车在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行驶了三十年。八十年代以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水泥工业进入快行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终至形成了拥有世界一流工艺、设备水平,总产能和人均产能雄踞世界第一的行业。
六十多年的历程,数不胜数的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人物和事件,多少做出杰出贡献的当事人已离开这个世界,从而导致了我们对于时间的焦虑。当焦虑被岁月的流逝所触发,自然引发出对于终极价值的追问:谁来接管我们的未来?谁来续写我们的精神族谱?为此,中国水泥协会特成立《水泥人生》写作团队,从采访人物入手,力图忠实地再现各个时期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图景,在六十多年的历程中寻找答案。
就目前而言,在所谓的文字、语言、视觉作品中,稀缺的是那种充满命运质感和生活细节的、基于人性温度的报道。所以,《水泥人生》的报道,不能只简单地向受众告知信息,而且要告知其深层的真相和逻辑,并从中萃取这个时代水泥行业的经典意象,阐述这个时代水泥行业的演进规律,塑造这个时代水泥行业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特别是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设计人员群体,他们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从关注人的命运出发,着力维护最基本的价值,尤其是那些人性中最难向外人表达的真、善、美、智慧、宽容、丑陋、痛苦以及大爱,使心灵话语和社会话语产生契合,从个人的境遇折射出整个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这无疑是一项文化工程,只有文化才能超越日常生活空间,成为我们不断回想和引为自豪的东西。时不我待,我们欢迎行业内有志于这一工程的职工参加写作团队,为给我国水泥工业留下详实的史料贡献自己的力量。
《香行子·忆岁月》
斗转星移,荏苒时光。忆岁月思绪迴荡。启蒙培才,一中成长。入高学府,学业奋,图自强。
奔赴巴蜀,几经磨难。沐风雨意志更刚。乌云乍开,霞光万丈。饮欢庆酒,杯中泪,语中狂。
返还津城,终回故乡。赴伊国重任担当。荒漠深处,现代工厂。恁技术难,生活苦,常思乡。
走入仕途,人民为上。切不可怠慢松放。人过古稀,时入夕阳。愿身体健,家庭美,祖国昌。
国务院参事蒋明麟先生的座右铭是:人生不能虚度,无论扎根何处,要尽其所能,为国家、人民做点事儿。至于成功与否,历史自会做出评价。2012年元月70寿辰,他自己赋辞一首,浓缩了他精彩的人生历程和矢志不渝的理想。今年是甲子马年,他正是“马不扬鞭自奋蹄”的贤能者。让我们跟随他的足迹,共同回顾他成长、从业、为官、参政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
启蒙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
蒋明麟1942年1月15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江苏江都。贤惠、善良的母亲文化底蕴不深,因此她希望儿女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蒋明麟非常理解母亲的心愿。幼儿园毕业后,6岁时被母亲送入当时天津的“重点”小学---培才小学,开始学习生涯,从小勤奋、努力读书。在小学,他第一批加入少先队,并担任大队干部。12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男一中,这是校风和师资力量一流的中学。在那里他锤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其终生受益。14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在中学时代他的志愿是做一名科技工作者。1959年参加高考,分数很高完全可以考入第一批录取的重点高校,但在“阶级斗争”年代,并非高分就能进入顶尖大学,他被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机电系电气自动化专业录取。在五年的大学生涯中他拼命汲取专业知识,积极要求进步,树立了建设祖国、报效人民的理想。正可谓“学业奋,图自强。”
在家庭中蒋明麟孝敬母亲,是好儿子;他是长子,关爱弟妹,是好哥哥;在学校,他学业名列前茅,是好学子;他从小喜欢的体育运动是踢足球,练就一身好腰板。他身材高大、体魄健壮。在青少年时代,他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今后的锤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奔赴巴蜀—-磨砺一身硬功夫
1964年9月蒋明麟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毕业,他主动请膺,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求“奔赴巴蜀”,到大西南支援国家建设,被分配到建工部西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任电器专业技术员。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响应“设计革命”的号召,背起行囊,带上设计资料,奔波于贵州水泥厂、广西柳州水泥厂、云南开远水泥厂、四川渡口水泥厂,做现场设计工作。一年的摸爬滚打,针对不同的窑型、解决不同的问题,每天在现场调查研究,与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研究设计方案。在工作条件十分简陋的环境下,完成设计和施工驻厂任务。经受了锻炼,提高了工作能力。
然而在“阶级斗争”年代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他感到的是压抑,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不被重用,没有工作机会,这些都给他留下痛苦的回忆。1965年10月,建工、建材系统“分家”,他被分配到地处绵阳地区江油县的建材部西南水泥工业设计院,得到消息时,他还在出公差。1966年“文革”的动乱给人们带来的更是失无可挽回的灾难。“文革”开始时他正在现场工作,一纸通知“速回院参加文化大革命”,从此在十年动乱期间他少有工作的机会。但是无论怎样颠簸,他始终不忘学习,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学了可控硅电力拖动、晶体管电路、数学电路基础、热工仪器仪表等专业知识。
1976年改革的春风终于吹遍华夏大地。1978年启动巴基斯坦日产700吨巴克水泥厂项目。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蒋明麟是派往巴基斯坦六人考察工作团成员之一,承担电气设计任务。他抓住机遇为国家做贡献。在北京集中培训期间,他深入研究巴基斯坦地理、人文等情况,做各种设计方案。当他们在巴考察时,他到大使馆聆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的传达,得知党的工作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改变了知识分子政策的消息,他热泪盈眶,正是“乌云乍开,霞光万丈。饮欢庆酒,杯中泪,语中狂。” 巴蜀18年艰难岁月,他磨砺了一身硬功夫,政策的改变,使他放飞梦想,此时他更加下定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奉献智慧和才能。
返还津城—担当更艰难重任
天津是蒋明麟的故乡,母亲年迈,1982年建材部调整设计院的布局,思乡之情使他决定调到刚组建的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然而接踵而来的工作重任,使他根本没有时间陪伴母亲、家人,他所有的精力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且非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刚到天津不久就承担起江西水泥厂扩建工程---我国第一条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厂电气设计任务。1984年5月派往数万里之外的伊拉克卡尔巴拉水泥厂。该厂规模为两条日产3200吨熟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0万吨水泥,全部按英国标准生产抗硫酸盐波特兰水泥,是西德克虏伯一伯利休斯公司承包的“交钥匙”工程,中国建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承包生产管理。萨达姆总统要求建成世界最先进的水泥厂。该厂在工艺、装备、自动化等方面均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国际先进水平。机电设备和仪表等基本由西德、美国、荷兰、瑞士等各著名厂家供应。这里也是一个“小联合国”,有来自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美国、瑞士等十几个国家的各专业人员。作为电气工程师蒋明麟从天津出发时,只带着概念、头脑、机电维修手册,并不了解该厂技术和装备的性能和特点。然而在这个项目中经历了各种风险和考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升华,在那里练就了技术的成长,意志的磨练,抗风险、抗压力的能力。卡尔巴拉厂电气、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方面的装备相当多,费用近9000万西德马克,约为机电设备投资的35%;其中直接用于计算机和自动化方面的就达约2500万马克。蒋明麟如饥似渴地汲取这些先进技术的营养,克服了生活关、技术关、语言关,可谓“赴伊国重任担当。荒漠深处,现代工厂。恁技术难,生活苦,常思乡。”在大沙漠中,他和他从江油、重庆、渡口水泥等厂邀请来的技术工人发挥智慧和才能,日积月累,掌握了最先进的新型干法生产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他深切地体会到:胜利就在不断坚持的努力之中;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团结所有能团结的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成功的保障。1986年7月,他信心满满地返回祖国,成为中国水泥工业新型干法技术的种子,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回国后第一个实践的项目就是江西水泥厂日产2000吨生产线调试与达产。从1986年11月经过三年的坚守,度过无数不眠之夜,与现场工人、技术人员解决各种管理和技术问题,他各方面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其间从一名工程师被提拔为天津院副院长,1995年10月担起天津院院长的重任。
他在任的几年,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设计院尚未适应这种变化。他不惧艰难,带领全体员工共克时艰,一方面在管理上开源节流、亲自到企业寻找新项目;一方面狠抓新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天津院在行业科研、设计处于行业保持领先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注重人才培养,并给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国内各大设计院以及世界多个国家著名的水泥企业和装备制造商都有来自天津院各专业的人员。
他任职院长期间以职业的敏感,认识到余热发电技术大有可为,于是在科技攻关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余热发电专业室,集中精力研发余热发电技术。他直接领导下的 “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带补燃锅炉的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获得了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他带领天津院科技人员研发低品位原燃料的利用,现在这些技术都已非常成熟,为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余热发电技术已走向世界。
从业30余年,他的业绩使他获得了各种荣誉:1988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七五”立功奖章;1992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国家建材局评为“有重要贡献专家”,同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京城为官—倾注建材业发展
1997年11月蒋明麟调任北京任原国家建材局副局长。虽然他最热爱的是技术工作,但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的志愿,至此又肩负起建材行业发展和机构转型的重任。他主抓国家建材局直属单位的体制管理改革、行业科技工作管理和财务工作。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建材局原直属企事业单位顺利与政府机构脱钩。在建材行业中形成了实力很强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现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现中材集团);国家建材局直属的武汉工业大学也划归为教育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和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归属中央企业工委(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公务员安排方面,他积极与经贸委、人事部等沟通,给予适宜的安排,使每个人各得其所,有施展才华和发展的空间。蒋明麟完成了国家建材局党组交给他的重任。在这些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了执行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以及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这是他走入仕途的第一步。
参政议政—言实情、讲真话、献良策
2001年1月蒋明麟调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4月起兼任国务院参事。此后当选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并任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参政后更为关注民生,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基层,矿井、农村、边境……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参政一任,造福一方”是他的宗旨;“言实情、讲真话、献良策”是他建言的原则;敢于担当风险,是他为人的信条。
经过5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政府参事工作已经成为政府智力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领导的思想库,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科学民主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参事由国务院总理聘任。他们都是有德、有才、有望之士,其中不少人是中国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以及著名专家学者。蒋明麟以“和谐、包容、团结、聚力”的诚恳态度,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从而为党和国家提出有价值的建言。
蒋明麟任参事室副主任期间印象深刻的工作是参与起草两个文件。第一个是上任伊始,就起草《关于加强新时期政府参事工作的若干意见》,即“中办发[2003]10号文件”,内容是明确社会主义条件下参事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职责、纪律、任职资格等,10号文件有力推动了参事工作;第二个是2010年1月1日颁布的《政府参事工作条例》。作为一个政府机构,必须依法行政。《政府参事工作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来规范参事工作,具有规范性、法治性和长期性。
蒋明麟任国务院参事期间,自己主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意义的建言举例几项:
第一,2002年9月蒋明麟等四位参事撰写《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阐明央企是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代表国有经济和公有制形象,改革央企管理势在必行。建议应在国务院系列内组建专门的央企资产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能,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实现管人、管事和管监督职能的统一,制定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随后国务院多位领导在建议扉页上批示。2003年3月十届人代会一次会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通知》设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月4日任命李荣融为国资委主任。一个建议,催生了一个部委。
第二,2006年5月,蒋明麟深入金融机构调研我国外汇储备工作的相关情况后,提出《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若干建议》,指出我国外汇储备日益增长,首先“不能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不但要购买美国国债,还要购买欧元等货币;二是要经营外汇,利用外汇优势购买战略物资、稀有金属等;三是利用外汇支持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四是加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流通,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他建言,利用外汇“钱生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第三,关于我国高铁发展的建议。全面分析了高铁在迅猛发展中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得到国务院领导重视。2007年蒋明麟等三位参事,到铁道部、发改委等部委调研,并亲自从武汉到赤壁、从郑州到三门峡乘坐高铁驾驶仓现场考察,反复乘坐、观察。参事调研后提出三个风险。一是技术风险,当时速达到250公里~350公里,以致416公里时,供电配套、整流、拖动、信号自动控制技术我们是否已经全部消化掌握?二是事故风险,速度如此之快,道路管理情况是否安全?山区采石管理可否安全?高铁如同两个轨道上奔跑的喷气式客机,但是每架飞机的乘客仅200余人,而高铁要达到千余人,事故风险必然存在;三是经济风险。高铁投资过高,盈利是很不容易的。铁道部在建设和运营体制上缺乏必要的监管。此后发生的事实证明,这些建议切中高铁发展的要害。
第四,蒋明麟从2003年起十几年间,始终关注实施“走出去”战略。连续几年分别从石油产业、劳务输出、工程承包、民营企业“走出去”到2011年向国务院领导建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等参事建议都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重要批示。他提出我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蒋明麟认为“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是企业,既包括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阐明“走出去”的架构、知识产权及相关问题。他认为建材行业、水泥行业在“走出去”的战略上还有很多实质性的事情做得远远不够。
第五,蒋明麟借鉴发达国家利用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理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2004年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置工业废弃物的政策》的建议。早在2001年他就开始关注带热焓工业废弃物的利用技术。2002年到国外考察调研。回国后根据我国情况向国务院领导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十几年来他一直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2012年又以个人名义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并得到总理的重视和批复。目前这项技术有进展,但是离目标相差尚远,政策、技术、百姓的认可度还有距离。要深化改革,他提出政府拿出10亿元给予支持,“十二五”期间建成100条废弃物处理生产线,使水泥行业从污染环境,变为城市清洁器,实现清洁、可持续发展。
蒋明麟的参政经历正是实践他“警句”的历程---“走入仕途,人民为上。切不可怠慢松放。”在国务院参事室十余载,最关注的是国计民生。他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大会发言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改善民生是重大任务。中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已经有所改善,但与经济发展不相称。蒋明麟认为老百姓应分得更大的蛋糕,享受改革红利,这样可以拉动消费,反之又可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过古稀—马不扬鞭自奋蹄
蒋明麟志向高远、思维敏捷、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精神鼓舞着很多同仁,国家、行业都需要他的继续奉献。蒋明麟关注的事情非常多,今后拟做事情之一是标准体系的“革命”。国标、行标要大幅减少,重点突破企标,地标要保留,地方要立法。实现煤的清洁燃烧,鼓励技术创新,减少各中小工业锅炉的排放。蒋明麟的另一个愿望是腾出时间,整编历年的作品,著书立说。
蒋明麟《香行子·忆岁月》的结尾是“愿身体健,家庭美,祖国昌。”表达了他爱国、爱家的深情。他的愿望是 “只要国家还需要,身体还允许”,将继续发挥余热,尽最大的努力承担国务院参事的职务。他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他的夫人楼新德也是天津水泥院电气专家,曾任冀东水泥厂第一条国产4000吨水泥生产线和耀县水泥厂新型干法生产线电气专业的负责人;同时她也是贤妻良母,蒋明麟长期在外驻厂,聚少离多,尤其在卡尔巴拉的两年,那里消息闭塞,后来战火纷飞,他的夫人毫无怨言地承担起工作和培养孩子的双重重担。蒋明麟到参事室后经常外出调研,很少有时间陪伴她,但他们数十年来相濡以沫,比翼双飞,是令人羡慕和敬佩的最佳伉俪。蒋明麟诚恳地赞扬夫人“功劳簿上她占多一半”。儿女均已长大成人,有着各自的事业和家庭。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幸福、美满!
蒋明麟参事的感慨是“斗转星移,荏苒时光。”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虽过古稀,时未过夕阳。“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衷心祝愿蒋明麟参事在精彩的人生路上,扬鞭跃马,继续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