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规划》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实际,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扣协同发展主线,突出重点合作领域,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发展,明确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到2020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提高综合保障和支撑能力,统筹推进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三是产业协调发展。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共建生态文明。着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共同构筑生态屏障,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五是公共服务共享。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繁荣,联合开发人力资源,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六是深化对外开放。把握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共建开放通道和平台,推进国内外区域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为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规划》强调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完善规划实施评估和督促检查机制,并要求各有关方面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个啥?
1、长江中游城市群让哪些地区受益?
从地理位置上看,由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组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既承东启西又连南接北,应该说是战略地位突出。
3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顶得上400多个新加坡。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很多城市均被覆盖,重点城市尤其如此,咱们可以预测,未来强化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地位的脚步必将加快。
2、国务院咋定位长江中游城市群?
中国有多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的地位和定位都各不相同,那国务院是如何给刚获批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定位的呢?
我们可以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所提的四个“打造”看出一二。第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第二,打造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第三,打造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第四,打造“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因此,从国务院的定位可以看出,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无论是对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还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3、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啥重点任务?
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具体任务是啥?《规划》中的这六句话是重点,一起来看。
第一,要城乡统筹发展。这也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的定位是一致的。
第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无论是交通运输网络,还是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迫在眉睫。
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基地,是协调发展的重点。
第四,共建生态文明。“绿色化”丰富了生态文明内涵,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如今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五,公共服务共享。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共建共享水平未来需要提高。
第六,深化对外开放。“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就是要推进国内外区域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我国还有哪些城市群?
1、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
除刚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务院此前已批准了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地区的区域规划。
其中,长三角率先于1992年建立了15个城市间合作机制。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占国土面积的2.19%。根据规划,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区域内25个城市被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
2014年,全国GDP超过63万亿元,而长三角仅核心区16个城市GDP总量便已突破10万亿元,增速均值为9.0%。此外,区域协同发展还进一步提升了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并已成为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在1994年。2008年12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正式发布。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与港澳紧密合作。
珠三角地区充分继承和发挥了改革开放以来“试验田”的作用,极大地吸引和聚积了全国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与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珠三角同属一省管辖,资源整合协调能力突出;地理上毗邻港澳,“泛珠三角”的大区地缘优势明显。2013年,珠三角9个仅占全国面积0.57%的城市,却创造了全国9.33%的GDP。
2、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之外,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也将进入国家级城市群编制。
其中,《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规划按照“2+8”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8个次中心城市。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随后,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被写入同年政府工作报告。
近日,有消息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或将于4月底下发。为了更好地衔接整个河北省的规划,新的京津冀规划或将涵盖河北省全部。
成渝城市群则以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依托,横跨四川省和重庆市,以成都、重庆两城市为核心,包括四川省内11城市以及重庆整个地区。在国家层面,成渝城市群已纳入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中。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一起,分属长江上中下游、西中东区域。根据新华社报道,成渝城市群规划或将于今年上报。
(三)未来还将打造哪些城市群?
除此之外,未来我国还将打造哪些城市群?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我们在其中可以发现这样一句话:“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如今,里面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获批,成为了现实。那么按照这个节奏,我们可以猜测,未来成渝、中原、哈长等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有很大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