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中国经济就迎来一个坏消息——最新出炉的去年12月官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出现自去年6月以来的首度回落,且低于51.2%的市场预期。
制造业PMI是一个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结合早前公布的12月汇丰PMI创下3个月新低,最近数据让中国经济增长或在2014年稳中趋弱的担忧随之升温。
“PMI指数出现回落预示未来经济增长稳中趋降;预计未来工业增长率趋降,出口增长率也有可能下降,经济增长仍有一定下行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昨日分析称。
“回落有一定季节性因素”
细看数据,构成官方PMI的全部5个分类指标,在去年12月全线回落。而从12个细分指数来看,除购进价格指数略微上升以外,包括就业等其余指数均有所回落。
从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上月录得52.0%,比前一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此外,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8%和49.0%,比上月下降0.8和1.5个百分点,双双落至临界点以下,显示全球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面临需求疲软压力。
另一方面,生产增速也出现回落,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降至53.9%,为下半年以来首次下降。值得关注的是,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在上月全部出现回落。其中,大型企业PMI指数扭转自去年7月以来持续小幅回升势头,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回落至52%。中型企业PMI指数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指数下降至47.7%,连续5个月下降。
“企业对后期市场判断形势较为谨慎;在加快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背景下,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下滑,预示着制造业生产增速仍有可能适度回调。”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说。
不过,针对官方PMI时隔半年的再度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在解读时也提出,此番回落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受西方传统假日部分需求提前释放和中国‘春节’临近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本月反映中国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双双回落至临界点以下。这说明本月PMI回落带有一定季节性因素,后期走势仍需观察。”
新一轮下行压力渐增?
随着12月官方PMI的出炉,2013年制造业和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已然进一步明朗。
2013年伊始,受制于出口放缓、需求减弱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去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一、二季度增速分别为连续两个季度回落,分别为7.7%、7.5%,官方PMI也在去年6月触及年内最低的50.1%,距离跌破荣枯线仅一步之遥。
但面对经济不断放缓的趋势,中国政府在7月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消费新热点、引导市场预期等举措,中国经济在三季度企稳回升,从最近工业生产、信贷、出口等多个指标迅速回升,PMI也在去年7月起迅速回升,并在8月开始连续5个月保持在51%及以上。
但最新的问题是,最新的数据让2014年中国经济又充满悬念:伴随着官方和汇丰PMI在去年12月双双出现回落,对中国经济或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的担忧声音渐起。不仅是制造业,信贷增速放缓、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积聚、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类投资增长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可能放缓,也可能成为2014年经济增长恶化的催化剂。
不过,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更多机构倾向认为,伴随着全面改革的起航,内生动力的支撑以及外需的改善,中国经济将在2014年继续目前保持平稳的走势。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2014年政策将在推进改革与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全球需求推动的出口走强和国内消费持续改善应该能够抵消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放缓的影响,经过去年三季度的反弹,预计未来一年整体经济增长走势较为平滑。”
“本届政府提出了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要求。2014年一旦出现经济下行压力时,政府仍会通过适度的政策刺激来确保经济增长不跌出下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